人老了,說話容易偏離主題,因為經歷的事太多,說著說著就聯絡到別的地方去了。

老頭一看貴人不耐煩聽,便趕緊回到正題:“戰後苦水鎮不再需要鎮守,大半駐兵撤出後,鎮上就冷清了;

沒了駐軍在這裡花錢,是窯子也倒閉、飯館也幹不下去,老百姓也沒了打零工的去處,怨聲載道;

再加上逃難過來大量東倫人,後來便把苦水鎮的地盤和相鄰的縣合併到一處,就是現在的合滿縣;

合併後,我們這些東倫來的人,就成了大宣人的佃戶;

我們這十戶人是一起的,還有老有小,一開始找不到主家收留,誰也不願意養活半數算不上勞力的人不是?

我們只能分散開給別人打短工;

短工也沒什麼人僱我們,人家要僱也是僱本地人;

二斌子腦子靈,會算賬,好歹能找到幫忙核賬的清閒活計,我們就不行了,只靠吃老底,那是有上頓沒下頓;

後來二斌子給找到能收留我們這些人的主家,這才安定下來;

主家把我們領到這塊地方,是他剛買下來的,讓我們開荒;

那我們也得有地方住才行啊,就相中這處破廟了;

這破廟已經破得不像樣子,外面下大雪,裡面下小雪,舉架還高,就算我們把破窗破門都給堵上,生了火也熱乎不起來;

好歹對付著過了冬,開春我們就給扒了蓋房子,破廟再破,也是磚頭蓋的,地基打得也好;

為了讓磚頭夠用,我們就把房子都連在一起蓋,所有承重的地方都用拆下來的磚頭,其餘地方再用泥坯,這不,十多年了,還挺結實;

對了,現在這間房,原先就是破廟;

這間地基最好,給大斌子二斌子他們兄弟住,要不是二斌子,咱們也安頓不下來不是?我們各家安排在兩邊。”

楚清上上下下打量這間房,真是找不出一點兒與當年相近的模樣,和任何一家窮苦人的房子差不多。

唯獨家家都盤了炕,不是睡木頭板子,說明日子過得有起色——燒得起柴、盤得起炕,這在大宣佃戶中也算是富裕的。

送信的金雕還沒有回來,楚清決定今晚就在這裡過夜。

眼下剛吃完飯不久,楚清便提議出去遛遛食。

小寶欣然同意,還說:“孃親,你的燭臺也帶上吧?咱們摸魚去!”

“你還記得?”楚清驚喜,當初她帶小寶從破廟出來後,走了一段路遇到條小溪,她用廟裡撿來的燭臺扎到兩條魚呢!

小寶點頭:“記得,能記住事,只是記不得路。”

完了還說了句:“那天要不是先拉了屎,肚子也不會餓得那麼快!”

楚清:“……”

小寶到底是長大了,走路快,楚清記得當年可是走了好長時間才看到的小溪,眼下只走了半個時辰就到了,這還不算路上順手撿柴禾的時間。

祥子他們騎著馬懶散跟在後面直嘀咕:“你們說,咱們騎馬,讓老大和小寶腿兒著,算不算是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