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坊?”正在翻看書籍入了迷的謝先生迷惑了。

小寶說道:“先生,這是弟子孝敬您的節禮。”

“這……”謝先生捧著書不捨得放下,這滿箱滿箱的書可真是太吸引人了,每一本他都想看,恨不得現在就坐在書堆裡,誰也別來打攪他。

“不行,太貴重了!”謝先生說道:“我時常來這裡看看書就好。”

小寶要給他一整個鋪子,從房子到地皮,再到裝修和後院一院子的書,如果兌換成銀子,怕不是要近萬兩?

興湯縣的房子和地皮不很貴,可也堪比府城,因為這裡是整個吉慶府的經濟重心;還有,那玻璃窗,估計還要比房子值錢。

再有後院這堆滿地面的一箱箱書籍,紙質硬挺,可謂是片箋片玉、敲冰玉屑;更附有精美插圖,顏色鮮豔、筆觸細膩華美,如同剛剛完成的畫作。

“先生,不白給您,您得收我為弟子才行。”小寶笑道,他就知道謝先生不會痛快收下。

謝先生雖不看重錢財,可也沒有鄙視銅臭的假清高,他向來教孩子們要一分一毫要得之有道、無愧於心。

謝先生愣住。

弟子?

謝先生可從沒想過要收什麼弟子。

自己比干哥哥是強了些,考中舉人,可也就此止步、不能更進,他不認為憑自己的學問有收弟子的資格。

但是教教孩子讀書識字還是可以的,若說收弟子,那至少得是大儒才夠格吧?

“不行,”謝先生拒絕道:“我這點潦草學問,哪敢收弟子?於你而言,我也不過是給你開蒙罷了。”

小寶不贊同,他拿起一本《聞·學·問》,這本書是他和楚清的日常對話摘錄,裡面還有孃親給他講課的內容。

小寶指著其中一段說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為第一;

所謂‘道’,即是真理,為人之道、處事之道,先生,您傳給我的道,終身受用;

所謂‘業’,即為實踐了道而獲得的智慧、經驗、提升的境界,先生,您教我的道理我都一一去實踐,才有今天的我;

當我身處迷茫時,想起您的教誨,總能從困惑中自拔,這是源於您為我解的惑;

您告訴我,不止文人相輕,只要有了嫉妒之心,人人都會相輕;

您還告訴我,不必時刻夾起尾巴做人,但要有沉心思慮的定力;

這些教導讓我在遭遇不公的時候,總能靜下心思考對策,不會衝動壞事;

在順風順水的時候,不會狂妄自大、驕傲自滿;

先生您說,您這樣的老師,豈能沒有資格收弟子?”

謝先生被小寶的話感動得不要不要的:“孩子啊,伱已經能夠著書立說,你的學問早已超過我……我再沒什麼能教你了。”

小寶又指著另一段文字說道:“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我能著書,不是學問好,而是有個好孃親,這是權勢使然,先生,您的教誨才是我的立身之本!

您就收我做弟子吧,反正我就認準您這個老師了!”

謝先生老淚把鬍子都浸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