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猜對了皇帝的心思。

這次取士,擴招到四百人,皇帝發現,其實還可以再增加人數。

因為他閱讀了每位考生的文章,發現即便是寒門學子,也都見地不凡,可用之才很多。

皇帝想的是,楚清印刷的書籍,才能有多少數量?如此,書籍成本就相對偏高;如果把工藝拿到手,進行大規模印刷,以官辦書局的數量和影響力,能讓多少孩子買得起書?

楚清不但猜對皇帝心思,而且跟他想到一起去了——不多印刷,怎麼攤薄成本?

教育從娃娃抓起,就得有能買得起的書、孩子愛看的書。

黃照賢出大門的時候,碰到戚知府上門,二人誰也不認識誰,但戚知府穿著官服,黃照賢便也打了招呼。

工部的侍郎大人主動對自己打招呼,讓戚貴燃有些受寵若驚,立馬升出攀交的心思。

但現在他有“公務”在身,因此對黃照賢說道:“侍郎大人在哪裡下榻?不如換到下官家裡來住,目前城內不時有流民出入,還是下官家裡穩妥些。”

黃照賢這次是出公差,因此在驛館住宿,南陲之地的驛館,條件遠不如內地,而且也確實有流民遷徙到此,著實有些混亂。

對於久住京都未出過遠門的黃照賢來說,他對外界的認知都不如他三弟,所以看到目前永安府貧瘠而混亂的現狀,心下確實惴惴,生怕一個不好,被流民打劫或偷竊。

戚貴燃的提議顯然說中他的心思,不禁面露遲疑:“這不太好吧?”

他好歹是打著看望永安公的旗號來的,依他老父親的面子,他都沒能得永安公留在府中借宿;而與永安府衙並沒有任何理由往來,住進去確實不大說得過去。

“侍郎大人不必猶豫,”戚貴燃循循善誘:“特殊時期特殊安排,流民遷徙怎麼還得再堅持一個月才能結束;

目前城裡最安全的地方只有永安公府和府衙,永安公畢竟是女子,還是住到府衙來最穩妥,況且,府衙到公府也近。”

哎,這個理由充分,永安公是女的,黃照賢住女子家裡不合適!

黃照賢終於點了頭:“那就麻煩戚大人了。”

在永安公府建成之前,楚清目前住在城中最大的宅院,原主人年前就把房子賣了、遠離“八風”肆虐之地。

這裡確實離府衙很近。

戚貴燃最煩離楚清太近——感覺像被監視一樣。

他比楚清更積極地監督永安公府的建設,隔三差五就來彙報進度,詢問需求。

不過今天他來不是為了建府之事,而是來彙報楚清到永安府後打造的第一個建築物的情況。

“永安公,‘抗八風暴潮烈士紀念碑’建好了,”戚貴燃彙報道:“永安公真是一心為公,寧可不建公府,也要先建紀念碑。”

“八風”吞噬了大半個永安府,因救助災民而殉難的人也不少,卻無一人是在職官員。

楚清要讓這些無名英雄活能安心,死能安魂,所以到達封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建一座紀念碑。

對於戚貴燃不走心的恭維,楚清權當沒聽見:“嗯,知道了,五日後舉行揭碑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