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可以將美好景物、壯觀山河留存成影;彩色印刷,卻可將這些留存批次複製,進而廣為傳播。

不僅如此,彩色印刷可以輔助書籍內容,利於理解其含義,也給讀書帶來額外樂趣;可以應用於票據製作,達到防偽效果;可以應用於商業,如楚清那樣,宣傳商品,以取得更大收益。

皇帝攥著楚清的信紙,愛不釋手,恨不能把楚清的字跡都弄掉,只留下空白紙張。

李公公指著那張色彩鮮豔的金蠔菜品宣傳彩頁提醒:“皇上,老奴這就派人去青瓦臺?”

時辰不早,再過會兒就該傳膳,如果現在去青瓦臺把菜品取回來,正好可以讓皇帝晚飯就吃上那個叫做金蠔的東西。

皇帝這才重又去看那張彩頁,說心裡話,雖說不知道菜名是什麼,可看著就令人垂涎欲滴。

以前只能看到選單,選單上也只有文字,什麼黃燜魚翅之類的,無法想象菜品的樣子。

甚至更有很文藝的菜名,比如“荷塘月色”,聽著很有意境,卻不知是什麼東西,端上來一瞧,噢,原來是炒蓮藕。

如今看著彩頁上的菜品,皇帝就猜:“這個應該是鐵板烤的,那盤應該是切片與臘腸一起香煎的……”

肚子沒餓,腦子餓了。

皇帝吩咐:“把胡常豐給朕叫來,咱們去青瓦臺嚐鮮!”

雖說宣傳彩頁上印的菜餚讓皇帝很是垂涎,但他更想看看,這種彩頁是否又是青瓦臺贈送的!

昨天那麼大張畫報,已經很讓他吃驚,竟然在青瓦臺就能輕易得到,那今天的彩頁呢?楚清如此奢侈,是要上天嗎?

奢侈這種事,沒有“最”,只有“更”。

寬敞的青瓦臺一樓,此時人滿為患。

飛橋闌檻,燈燭耀眼,二樓三樓的圍欄下方,鑲了一圈玻璃鏡子,鏡子的下方垂吊著一圈間隔緊密的燈籠,鏡子將燈籠的光芒反射得更為明亮。

沒有電燈的世界裡,幾乎每天都能享受“燭光晚餐”,可真的享受嗎?不,其實感覺挺壓抑的,光亮不均勻,再鮮亮的菜品也看不出好顏色。

人都是視覺動物,色香味少了哪一樣,都覺得吃得不痛快,所以京都的有錢人最愛到青瓦臺消費。

這裡寬敞,明亮,晚上也能如白天一樣看得清清楚楚,尤其是有了幾圈鏡子的加持之後,即便掉在地上一根針,也能被輕易找到。

食客面前每一道菜品,都呈現出正常的光澤,皇帝和胡恆秋、李公公三人一進入酒樓,就被中柱上的掛畫吸引——那正是皇帝拿到的宣傳彩頁的放大版!

掛畫不止一張,柱子上有,牆上也有,戲臺子外側也有。

按說到處張貼海報這種安排難等大雅之堂,可青瓦臺是京都酒樓中的另類,怎麼佈置,也沒人說不好,並且還趨之若鶩。

原因無他,大家沒見過,新鮮!

也沒人敢置喙,因為這是開業時皇家都表心意、撐門面的地方。

若要評論,那也只有一句:大俗即大雅。

青瓦臺從來都是與眾不同,別的酒樓選單會掛在店外牆壁上,青瓦臺的選單都是手繪的,每道菜都有圖。

如今更是,櫃檯上放了一大摞選單圖冊,每本都一模一樣,全都是印刷好的,隨時可以拿給客人“看圖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