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十五章 永安公來信(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右侍郎與左侍郎品階相同,但左侍郎才是二把手,所以想晉升到尚書職位,得先升至左侍郎。
李進今年四十八了,眼睛都有些發花了,從郎中到右侍郎,他熬了十幾年,再熬到左侍郎,又要花多少年?
再有,工部尚書才上任不久,年富力強,他看不到任何希望。
所以與其與黃老大斗智鬥勇,不如上任之初就在工部“嶄露頭角”,搞幾樁有可能賺錢的業務,回頭也好當做轉職戶部的敲門磚、試金石。
即便平調,油水也比工部多不是?
如今機會大好。
作為右侍郎,最近李進幾乎每次都來參加朝會。
工部的三巨頭——尚書和左右侍郎,如今都算是新任,按說都需要時間熟悉業務。
可尚書是由原先的左侍郎補位,人家不需要重新熟悉業務,上任伊始便直接投入到河道清理和修渠築壩等專案上。
因為眼下已是春季,必須抓緊時間,否則趕上夏秋汛期,又不知會有多大水患。
真正需要熟悉業務的是兩名侍郎,但相比之下,李進又算是熟手,所以,黃照賢天天往各司去了解情況時,李進抓住一切可能為自己爭取露臉的機會。
黃照賢也是個傻的,他屬於那種見領導就躲的人,本就是破格提拔,生怕因為業務生疏而遭上官白眼,所以根本不敢參與朝會。
通常尚書公務繁忙時,會讓手下的侍郎參與朝會,那首選就該是左侍郎,可黃照賢心下忐忑,李進便以“黃大人是不是太忙?不如我替你去上朝?”為藉口,獲得機會。
如此,朝堂上便有了他的踴躍發言。
李進稟道:“永安府百廢待興,人口又不足,永安公定是非常忙碌,即便能做出如此好的紙張,想也不能形成規模;
臣提請皇上准許,臣想去拜訪永安公,與她溝通一下造紙和雕版方法,商談一下合作事宜,因為無論材料還是人工,畢竟還是工部更為便利;
而且,從成本上說,即便永安公有再好的方法,如果不能形成大規模生產,利潤便不會太高,不划算哪!”
現在工部都在躲避火藥研製專案,誰也不明說,全都用別的業務把自己忙起來,李進也是如此。
工部事務繁多,可作為侍郎,做的最多的應該輔助尚書對各專案進行統籌安排、資源調撥及與其他幾部相互協調,把活計都分派到下屬各司才是。
但李進想出差,他想好了,這次應該能得到楚清的造紙和雕版工藝,就算不能,花些錢讓她轉讓技術也成。
永安府才多大,大宣又多大,哪邊業務多不用想都知道該怎麼選擇吧?
到時候只要把工藝抓到手,以工部的生產能力,再重新制定價格,自然會是一項大的創收專案。
工部尚書把黃照賢舉薦到左侍郎的位置上,不就想讓其利用他爹黃忠與楚清關係親厚的便利,從楚清手裡挖掘些好的配方嗎?尤其是火藥方面。
這次,如果皇帝能都應允李進去永安府,他一定會找機會與楚清商談火藥的事情,他這個右侍郎,一定要比左侍郎更出色!
可皇帝會同意嗎?皇帝並沒有當場就同意,而是讓他們工部回去先琢磨一下楚清這份畫報的工藝。
皇帝可不想讓人覺得,楚清剛炫耀個東西,自己就派人去打聽,不丟人嗎?
皇帝得要面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