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調料!沒看是拌在菜裡的嗎?”

“昨日家母胃口不佳,我讓人在青瓦臺點了些餐食,裡面就有一道蠔油鴨掌,味道確實獨特,十分開胃!”

“遠了遠了,我不是說這個,我是說,永安府這麼快就給百姓找到營生了?人才沒遷過去多久吧?”

“一個月!”

“是啊,一個月,永安公也太……能幹了吧!”

“一個調料能算什麼營生!”

“眾位眾位,先安靜,先容我向皇上稟報,皇上,這個畫報的紙張您可細看過?質地厚韌,平滑緊實,且更為潔白!”

“不僅如此,昨日家中小兒用竹管筆在上面書寫,絲毫不用擔心劃破紙張!”

“別說竹管筆,昨日青瓦臺的夥計還是用他們家專門的鋼筆在上面寫字呢,也寫不破。”

“皇上,這種紙張如果造價合理,完全可以用作衙門公務用紙!”

“李侍郎說的是,這種紙張應是不貴,沒看青瓦臺的夥計都不太當回事嘛!”

“皇上,臣倒是認為,可以詢問一下永安公,他們是用什麼方法印製如此大的‘畫報’,青瓦臺不當做好物,可見應該不貴,那麼這種印刷手段我們也可以借鑑下啊!”

對造紙工藝和雕版工藝如此上心的,是工部右侍郎李進。

自打十幾年前想用百兩銀票收購楚清的高爐圖紙、為自己鋪墊晉升之路卻未遂之後,他一直停留在原職上不能寸進。

老幹部黃忠的工部右侍郎職位都騰出來了,也沒輪上他。

這麼些年過去,要不是這次鄭春秋出事,連帶著工部好一頓人事調整,他肯能就要老死在郎中職位上了。

不過很可氣的是,論資歷,也該是他升到左侍郎的位置才對,可到頭來,卻是黃忠的兒子到了那個位置,那廝還不如自己有專業水平呢!

黃忠的長子黃照賢,有上進心,也有偏見,自小就看不起工匠,所以在黃忠沒能給他安插進其他幾部之後,便把精力都放在收發各種官用器物、管理工匠定額及錢糧事務等方面。

希望做好每一筆賬目、配發好每一宗材料、器物,攢下足夠的“會計工作經驗”,同時積極與戶部各層官員打交道,期待有一天能進入戶部。

老爹指望不上,自己多交際交際,再加上兢兢業業、踏實肯幹,萬一就成了呢?

幸好,他莫名奇妙就當上左侍郎了,還提前結束丁憂,真是好運來、好運來啊!

怪不得李進一向看不慣黃家老大,當初一個從五品搞後勤的,算賬用得著你嗎?戶部哪個不比你會算賬?

再有,每一筆款項都有戶部撥發,並非由你創收,你算來算去,還能多出來是怎地?

說到底,伱算完賬後的結果就是這筆錢也不夠、那筆錢也拿不出來,有多不招人待見,心裡沒點數嗎?

可有啥辦法呢?人家有個好爹,到底是佔了左侍郎的位置。

如今李進與黃照賢當初的想法一致,找機會跳槽去戶部。

不然,他想晉升到尚書,中間還隔著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