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潘大義沒見過楚清,但是密偵司是有楚清畫像和公函字跡的,他應該有所瞭解,而且蒙原知府是認識楚清的,有郭正彪在,應該也不用懷疑。

而且,潘大義幾乎是剛一見到楚清的時候就已經在心裡肯定了對方的身份——鬢邊的兩縷白髮,斜插入髮髻,太有標誌性了。

可是密偵司做事就得謹慎,楚清必須拿出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才行,其實腰牌才是最證明身份的。

可潘大義怕萬一楚清真的海上遇險,腰牌丟失,不能證明身份,也總得有其他方式來證明。

就比方這個蘸水筆,是密偵司裡關於“楚爺”傳說中的一項,所以他特地帶了來驗證楚清會不會用、是不是從左往右寫字、以及確認字跡。

而蓋章,是楚清自己加的動作,意在把腰牌展示給他看,也是告訴他:本侯知道你那點兒心思,本侯配合。

再說了,這不多得一套密偵司的專用匕首和繡春刀,回頭送給小寶玩兒,也不算虧。

“楚副千戶見諒!”潘大義說道,不提楚清的其他身份,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不給自己落半點口實——這裡還有兩個行政官員看著呢。

唐知縣畢恭畢敬跟在潘大義身後一起走了,這是他難得的與密偵司套交情的機會,平時他連見都沒機會見到理事處負責人呢。

郭正彪鬆了一口氣,楚清看到了,便問:“郭大人可有事?”

“唔……”郭正彪確實有事,可還沒等他醞釀好怎麼說,楚清先發問了,讓他措手不及。

他想提醒楚清一些事情,可又覺得自己級別不夠:“呃……這個……嗯……”

“郭大人,”楚清說道:“我倒是有話同你講,有筆生意,你要不要做,就是賺不到多少錢?”

“哦?”郭正彪的思路還沒轉過來。

楚清:“是這樣,早飯時,我聽村長娘子的話音,這邊漁村幾乎家家都有昆布賣不出去?”

郭正彪:“哦,是,那東西有腥味兒,本地人不當好玩意兒,都不怎麼買;

可是外地人買也只買新鮮的,因為乾的不好吃,可新鮮的根本存不住啊,所以想賣就得醃製;

鹽又太貴,老百姓買鹽……哦,臨洋侯別介意,就算您把精鹽的價格都控制到粗鹽價格,老百姓也吃不起;

就像這裡的漁民吧,他們基本上吃的都是自己煮海水濾出的鹽,那種焦黃的鹽,他們用這種鹽醃製昆布,沒人買;

好鹽又買不起,所以到最後,只有一些大商家偶爾會來買一些,一年到頭也碰不到幾次這樣的機會;

也就近海的漁民買不起糧食的時候吃這個,縣城裡都沒人吃。”

楚清:“漁民手裡的昆布、紫菜……這麼說吧,所有的海物我都收,要曬乾的,只是價格不會很高,行嗎?”

郭正彪當即就說:“行啊!太行啦!漁民沒有土地,一切都得靠買,要是這些幹海貨能掙來錢,他們得高興死!不過你收海貨幹嘛?”

楚清:“聽說好多地方內澇嚴重,糧價一漲再漲,百姓多有餓死,我運到內地州府去,有吃的就餓不死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