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是打著去淦州府救災的名義走的,可是一走就是失蹤一個月,等於放了個空炮。

好在楚家小子們不白給,都按照楚清吩咐帶領當地受災民眾搞些生產自救的工作。

所以楚清眼下要做的就是親自張羅點什麼事情,來體現自己“雖然遇險,卻不忘初衷”。

自然災害,非人力能抗衡,只能儘量降低損失,可以大宣的生產力,這一點也很難達到。

所以在當前嚴重“糧荒”的局面下,需要調配資源、搞一些“代食品”,力求少餓死人。

楚清打算除了幹海貨之外,再添置“雜合粉”,就是把麥稈、豆稈、豆殼、花生殼、玉米杆、橡子,以及紅薯加工成澱粉後的渣滓摻和在一起磨粉。

這樣也算有飯有菜。別管好不好吃、愛不愛吃,首先能吃,其次能保證一定的營養,就能保證餓不死人。

其實很多糧食作物都可以全株使用,比方玉米稈、玉米包皮、玉米芯;很多植物也都能吃,比如一些樹葉樹皮,野菜野果。

可現在是冬天,北方草木早已枯萎,並被積雪覆蓋,南方內澇嚴重,到現在很多地方還是一片泥淖,且疫情橫行,水裡、泥裡的東西人都不敢吃,所以可吃的菜果很少。

楚清如今要養活的人多,在糧價如此飆升的時候,她不能把自家的糧食拿去賑災,楚元說得對——那不是賑災,而是當冤大頭。

但是老百姓沒得吃也是真的會餓死,楚清自己也不能失蹤一個月什麼都不做,所以選擇籌集代食品,相對來說比較經濟實惠。

楚清那一百零八村的山頭、田地,主要種的就是高粱、玉米、大棗等,今年收成還真就特別好,還有好的肥料給追肥,豐產豐收。

粗糧現在賣價也很高,所以楚清也不會賣,只要能做代食品的東西。

楚清不打算把紅薯普及到大宣來,以前是小寶不讓說,現在楚清已經自覺保密了。

糧食誰都需要,多一種糧食,就多一絲底氣。

可是紅薯加工出的產品可以呀!紅薯粉條、紅薯渣滓等等。

可惜島上四季如春,不需要曬乾菜,否則紅薯葉曬成乾菜摻進雜合粉裡也是好的嘛。

楚清把這個想法與郭正彪說了,郭正彪也覺得這是好主意,便道:“你說的那個‘雜合粉’,我們這兒也要!

蒙原府雖然地方偏遠了些,但是從慶德元年到現在,幾次大災都沒鬧到這裡來;

我們這裡雖然是北方糧食的主產區,可也是重稅區,所以百姓也吃不飽肚子;

像現在,南邊遭災沒糧食吃,我們這裡不遭災照樣餓肚子,就因為年前又徵了一次糧……”

可算有了切入點,郭正彪終於可以把他真正想說的話告訴楚清了:“就是……”

話剛開頭,突然意識到村長婆娘還在屋角站著,便打住了。

楚清順著他視線看去,就見村長婆娘正皺著眉頭眼睛翻上天,就跟翻白眼似的,手指頭在袖子口動來動去,右手一個一個往下按著左手的手指頭,口中無聲,卻唸唸有詞。

“村長娘子?”楚清問道:“有事兒嗎?”

“啊?哦……”村長娘子被點名,嚇了一跳,手上動作一下子就停了,臉上閃過一絲茫然,隨即又眨了半天眼,似乎在反應楚清的問話,又好像有話要說。

“我……草民……”村長娘子憋了一口氣,像是提起全部勇氣似的探問:“侯、侯爺,剛才您說要收海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