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次“開門紅”,且一次比一次更紅,讓商人們熱血沸騰。

原本打算前三天用來關撲山料,只用兩天便把山料賣光了。

而且第二天的成交量遠非第一天可比,人們直接認購,根本不需現場解石,讓力工們都沒賺到賞錢。

究其原因,表面原因是解石太慢,鑿個孔都要半個時辰一時辰的。

而真實原因比較複雜。

一方面,有些豪富知道這次關撲的幕後主辦者是四皇子,便用一擲千金的辦法巴結,能與皇子掛上鉤,以後不更得財源廣進?

再說,萬一把自己巴結成四皇子的老丈人之一呢?四皇子如此能幹,一年就搞回這麼多車玉石,萬一……自己沒準兒有機會當太子的老丈人之一吧?

另一方面,有些豪富看出,雖然現場解石太慢,一天也解不出來幾塊石頭,但幾塊不好的石頭後總能有一塊滿肉的出現,說明這些毛料都很好嘛,哪怕買五塊裡出一塊好的,都穩賺不賠。

還有另一個原因:倒買倒賣。

用玉石進行關撲,給商人們啟發了思路,這買賣能做!這次來就當進貨了,不然他們根本沒有插手沃斯玉生意的機會。

回頭在進的貨中摻些別的山石,總會有魚兒上鉤。

“撞大運”的莊韻第二天也來了,好多人跟在他身後,就等著他眼光掃到哪塊石頭他們就下手搶哪塊。

這人運氣實在太好,跟在他後面沾光十分必要。

可是莊韻只在場地裡轉了轉、喝了杯茶就出去了,讓跟在他身後等著撿便宜的人很失望。

莊韻從庫房出來後便去找自己的馬車,卻發現旁邊有個正在停車的馬伕看著眼熟。

來這裡關撲玉石的商人,很多與秦二爺一樣,身份不顯,通常是某些家族生意的“二東家”。

比方說,鄭春秋是官員,不能從商,但是他可以把商鋪的名義轉在家僕身上。

像陳管事,本是鄭春秋培養的管事,但他也可以變成“陳莊頭”,或者京都某個“奇貨坊”的二東家。

這些人帶來的馬車上也沒有任何標誌,看不出是出自哪家。

所以莊韻在看到有些眼熟的車伕後,很是想了一陣兒才上前搭話:“你家主子豆粉、豆餅都吃完了不?還要不要再給送點兒?”

車伕有些迷惑:“您是……”

莊韻不動聲色地對那車伕揚聲說道:“你來,幫我把馬車轉個彎,輪子打滑!”

車伕倒是機靈,馬上過去幫忙,而莊韻自己的車伕則很“配合地”把馬車卡住動彈不得,必須得有人幫忙才行。

待到馬車“終於”被從雪裡轉移到莊子外,莊韻悄聲對那車伕說:“去跟你主子說,看看就得了,別花冤枉錢,回頭我給你主子送幾塊好貨便是。”

車伕馬上行禮,並確認對方身份:“您和我家國公爺是……?”

莊韻便笑:“我家侯爺可是洪國公的忘年交!”

身份一確認,車伕恭敬的語氣中更帶了些親熟,替他主子表示親熟:“臨洋侯可好?最近京裡都傳臨洋侯遇難了,不知是真是假?我家老爺擔心得緊!”

莊韻露出一絲擔憂:“遇險,是遇險,只是現在還未找到人……讓國公爺惦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