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朝堂是有記憶的(第2/2頁)
章節報錯
最後她自己倒是賺了雞鴨錢,可是,好幾年過去,雞瘟、鴨瘟不是從未斷過?這就是隱患!
但節奏並不是好帶的,楚清就算不倡導,雞瘟鴨瘟該發生也發生,動物養殖多了,若照顧不周,瘟疫就避免不了。
所以一時間並沒有人馬上附和這個論調。
戶部尚書劉聚看了“老對頭”兼“老夥伴”、兵部尚書司雅稚一眼,奏道:“臣與兵部尚書的意見是,各地奏報因道阻而延遲到京,奏報上的訊息已過多日;
故此次抗災重點在於排澇和疏通道路,那麼所需人力,可從當地駐軍調派;
而賑災重點則在兩處:百姓安置和糧食救助;
這些可以參考臨洋侯當年的做法,發動受災百姓出力搭建安置所,而不是讓他們在流離失所中消極等待被安置;
同時,賑濟糧的發放,以工酬形式支付,這樣,既不是白養著他們,又激勵起他們活下去的勇氣;
發動富戶們捐錢捐物也該同時進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臨洋侯當年說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大可將貢獻大的善人善舉,記載在當地縣誌中給予榮譽;
受災固然悲慘、失去親人固然傷痛,但是人一旦忙碌起來,總能摒除些消極的情緒;
如此,也能減輕國庫壓力,達到更大的救助效果。”
不得不說,縱使保有私心的臣子再多,也總有幹實事之人。
劉聚的發言,可以說是給大家開了個好頭,因為他提出的都是切實可行之法,只是略顯粗糙。
也是,昨晚與皇帝談論大半宿,思路糾結於計算賑災糧款等方面,更多的東西沒有想清楚。
雖獲准於偏殿休息,也是睡不踏實,帶著問題入睡,夢裡都在尋求解決之道,稍有思路,便爬起來提筆記下。
所以劉老大人不但沒能休息好,反而還早早去待漏院*等司雅稚一同商量對策。
二人商量的結果,此時說出來,等於給大家提出賑災救濟綱領,再在細節上進行補充,便可完善。
於是,眾人的思維方向迅速被劉聚的發言統一起來,紛紛開始補充細節——
“剛才說排澇、疏通道路需要的人力,可從當地駐軍調派,這是個好辦法;
各州府都有駐軍,數目最少的也有兩千,而縣一級,根據上中下等不同的縣,也有十到一千不等的人數;
這些都是可用人力,除此之外,各州府縣也有衙役,不管在不在編制,集中起來,也是很大的力量。”
“沒錯,若人力不足,還可以向鄰近州府借調,按照災情嚴重程度進行調配。”
“劉大人說排澇、疏通道路是抗災的重頭,那應該也是撥款的重頭吧?
簡單排澇只能解決眼前的難處,而真正要花錢的地方可是在於修堤築壩、清理河渠等方面,那還有錢賑濟災民嗎?”
*注:待漏院:百官晨集準備朝拜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