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慶他們口中的“老人參”,就是吉州州學裡那位質問楚清“你們家沒男人了?怎麼女子都進了學裡?!”的先皇時期的進士、葉落歸根、為家鄉教育事業貢獻餘熱的老學究。

因為學裡都把他當做鎮宅之寶一樣供著,被裴慶他們私下起了綽號:“老人參”。

這一次小寶給裴慶他們提供的歷年試卷,小夥伴們沒有藏私,在他們都看過後,也借出去給同學們做參考。

只是沒有告知小寶押的策文題目。

這次州學參與秋試的考生,考完後都說感覺還不錯,尤其有幾人相當有信心。

如果州學的學生有中舉的,當老師的自然面上有光。

這些年吉州的變化也很明顯,楚清和宋廷山在與不在,差距很大,州學也受到不少影響,因此“老人參”愈發感到當年得罪楚清母子,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總想找機會緩和下關係——他很老了,想給子孫鋪些坦途……比方孫媳婦成天鬧著他,讓他接近一下臨洋侯家的世子爺,看能不能把小重孫女說給對方,畢竟世子爺曾經在州學就學,也是聽過他的課的。

怎麼說與“老人參”也有師生情分嘛。

“老人參”可沒有任何把握,就算他是先皇時期的進士,可他早已告老,告老啊,人走茶涼,七十歲的黃忠尚且餘威不大,何況他這個八十多歲的?

再說了,萬一臨洋侯記仇,攀親沒攀成,人家再找由頭修理他們家怎麼辦?

這就是“老人參”會“路過”小寶他們包房的原因。

聽到“世子”這稱呼是為了堵住“老人參”進來的藉口,小寶開心了。

這一次,連秋生都感覺考得不錯。

秋生說:“在你那兒的幾個月真不白待,我們都學到許多東西。”

這個話頭一起,小夥伴們立即七嘴八舌爭著說話——

“可不是!我們學到的都是乾貨!”

“一開始,魏叔讓我們看著弄,說他也不熟悉衙門事務,我們就摸索著幹……”

“可魏叔對審案有一套啊!”

“是啊,我跟他學到不少呢,別看魏叔一天天不苟言笑,律法條款可是張嘴就來!”

“我們那邊慘些,好多用錢的地方,可縣衙沒錢,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後魏叔讓打白條,別說,這招好使,你們知道嗎,白條的幾種寫法……”

“後來徐知縣到任後,我們收穫就更多了,小寶,要不是託你的福,我們還真學不到那麼多東西呢!”

“徐知縣不僅點評了我們各自負擔的事務,指出哪些做法過激、哪些又太保守、哪些饒了彎路,還親自示範我們正確的做法……”

“不止呢!徐知縣還把興湯縣和臨洋縣作對比,兩個縣的資源、教育、人口分佈等等,他都帶著我們一一討論……”

“對對!有些包括如何與當地士紳名流打交道都講給我們聽,可詳細了!”

“還帶著我們去接觸那些人呢,小寶,這都是看在你家的面子上!”

“這次策文,讓咱們針對民政、軍事、教化、司法、財政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對策,這些都在處理縣衙事務中接觸得到,我們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