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說親本是喜樂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楚清沒想到黃忠竟是為午前那頓飯局上發生的事而來,馬上便有了猜想,問:“黃老,午間可有您家的親戚?我……是不是給您惹麻煩了?”
楚清是接到信兒便從小島往回趕,見過巡按大人後連著幾天,都被纏在這些求親之事中,沒顧上去看望黃忠。
再加上她被那些打小寶主意的人氣到了,也沒去想這當中有沒有與黃忠有關係的人。
此刻氣出了,腦子也清明瞭,一聽黃忠問起中午的飯局,立馬反應過來。
“給我惹什麼麻煩?沒有的事兒!”黃忠矢口否認:“我是怕你被人欺負,過來看看。”
“唉,也是我氣性大,”楚清有些不好意思:“做事衝動,讓您擔心了。”
便把事情的原委與黃忠講了一遍。
黃老三在旁邊也跟著認真聽了,這麼一聽,便知那些人是打的什麼主意。
自家老父親告老,便不再關心官場之事,因而,他們父子並不知楚清已回到淦州府,但是那幫當官的卻是知道。
因為他們都盯著巡按御史呢。
上邊派領匯出來視察,基層小官自然一級戒備,因此各種動向他們不但掌握,還要經過深加工,挖掘其中深意。
黃老三一聽說巡按御史與楚清會面後,有關皇帝口諭的風聲傳出,便知道自家那個二堂叔的親家都幹了什麼。
不過從他心裡想,那親家如此做也沒什麼不妥,這也就是在地方上,這些人拿臨洋侯當回事兒。
在京都,你看看有誰家惦記楚清兒子的婚姻問題了?沒有。
就連自己,家中也有適齡女兒,都不會去做此想。
換句話說,但凡有點“底蘊”的家庭,誰會看得上臨洋侯的兒子?
這不僅僅是在官場中人眼裡,楚清這個沒有根基的侯爵到底值不值錢的問題。
還有一層:在世俗觀念中,喪父孤女不可娶,寡母獨子不可嫁。
一是因為,雙親不全,代表這家人壽數不長,有遺傳的可能,也有克父克母的可能,與這種人家結親,自家孩子容易早早鰥寡。
二則是,這種人家養出的孩子性格不好。
對單親家庭子女的歧視自古便有,尤其在封建社會更甚。
楚清正好就佔了“寡母獨子”這一條。
所以黃老三雖然聽出那個什麼親戚打著佔便宜的主意,卻不覺又有什麼問題。
雖說你不是針對我們老黃家的親戚,可你連問都不問,就展開範圍打擊,也是不夠明智。
堂叔親家好歹也是當地計程車紳名流,就不錯了,不然呢?寡母獨子,就算你家再有錢,又能娶到什麼樣的好姑娘?
無論人或事,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價值。
拋去“寡母獨子”這個問題不談,只說與臨洋侯結親,在不同階層就有不同的看法。
若是平民百姓,能把自家閨女嫁給臨洋侯的兒子,那可是祖墳冒青煙的大好事。
侯爺的兒子,那是權勢的象徵,又是臨洋侯家,不但有權勢,還家大業大。
把閨女嫁過去,都不僅僅是衣食無憂,而是榮華富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