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怎麼讀過書的女子都能做好的事情,鄭春秋這個工部尚書卻搞得一塌糊塗,不是有問題?

如果一件事情不難,卻沒做好,又說明什麼?說明不是這個人的水平不行,而是態度不端正。

鄭春秋工作態度不端正,瀆職。

哎呀我說命運吶!

謊言重複一千遍,也成真理,不但能騙人,還能騙己。

鄭春秋就是這樣把自己騙了,當然,也有他急於“將功贖罪”的原因。

眼瞅著半個月過去,四皇子撒下的毛竹種子卻一點動靜都沒有,鄭春秋不是好眼神兒地瞟四皇子。

你不是嫌我耽誤功夫嗎?我鑿個炮眼要五天,就算火藥再不濟,好歹也多少炸出點坑來。

你呢?十五天過去了,有個屁的結果?你倒是上奏啊,你咋不寫信告訴你那皇帝老子?

四皇子這幾天儘量不於鄭春秋對視,迴避他的眼神。

不然怎麼辦?鄭春秋的辦法成效不大,可自己的辦法卻是毫無成效啊!

他在檢查毛竹種子有沒有被蟲子啃過,有沒有腐爛變質,還是說這長長尖尖的種子在袋子裡相互擠壓有損?

不然怎能長不出苗來?

這些天他們沒少往石礦縫隙裡澆水,應該渴不著它們才對。

不是說有一顆種子它帶有魔法,能輕而易舉實現我的願望嗎?

很多時候,人們查詢失敗的原因時,會執著於某個令人無語的方向,是因為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起點有問題。

換句話說,不懂得、或不願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喬布斯在一次演講中說:“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我總是以此自省。”

所以他能成功,但更多人的結果只能是持續失敗。

四皇子依舊沉浸在查詢種子的問題中,鄭春秋好歹活了大半輩子,開始務實起來。

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工花不開。

痛定思痛,鄭春秋只好按照國內開採玉石的辦法,僅憑人工開鑿去繼續完成這項任務。

畢竟國內也是如此、沃斯國也是如此,不是嗎?

鍬鎬鑽鑿十八般工具齊上陣,搬運推拉千數名勞工怨念深。

勞工們想回家,他們不想在這裡餐風飲露。

沃斯玉礦真是個鬼地方,在這裡人極易被曬傷,又幹燥又忽冷忽熱,每天伙食只有窩頭,死了都是餓死鬼,死了都得暴屍荒山!

困難僅僅只有不好開鑿這一項嗎?

不。

否則,“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怎麼來的?

先是河灘採玉隊傳來訊息:他們與沃斯人打起來了,受傷七十餘人,鍬鎬也被搶走了。

接著是山玉隊有人背玉石下山途中,掉落懸崖摔死,屍骨無還。

然後是第三個訊息:朝廷的糧食運輸隊經過和索特部落時遭遇搶劫,糧食和馬匹被搶走,人都被打傷,已經回返大宣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