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秋又病倒了。

因為四皇子把耽誤工時、和勞工減員的過錯全都推到他身上,寫到奏報裡。

而皇帝痛斥的迴文也到了。

也真是奇了怪了,要物資死慢死慢的,敕旨來得倒是快!

能不快嘛!

先不說運送物資的小吏回去如何彙報,就說只要有楚家商隊這幫小子在,鄭春秋等人在沃斯什麼德行還能瞞得住?

估計皇帝都是最後一個才得到信兒的。

可把皇帝給氣壞了:“大宣開礦不少,便是玉礦也不是沒有,何曾發生過如此駭人聽聞的事件?

撒泡尿都能死人?鄭春秋以為用這個藉口就能掩蓋他工部所制火藥品質低劣的事實?”

胡恆秋倒是替鄭春秋辯解了句,畢竟他看待問題還是比較客觀的:“皇上,未必就是藉口,因解手而亡的,只有一人,是鄭春秋的小廝;其餘人則是因為解決火藥受潮結塊問題出的事故。”

四皇子在寫信的時候,把鄭春秋的小廝一併算在勞工中,是故意為之。

因為一個小廝死不死不起眼,但是放在死亡人數里一起說,說明自己沒錯,錯的都是鄭春秋。

這麼做,其實也是四皇子的一種情緒發洩。

他出來就是為長見識、給自己撈成績的,選擇與鄭春秋合作,那是給他臉面。

而鄭春秋正是官途岌岌可危之時,更應謹慎做事,抱緊四皇子的大腿。

可沒想到,鄭春秋如此不中用,現在已經身在異國,四皇子想反悔另謀他途都沒辦法,能不生氣?

皇帝也有此意,既然兒子想學做事,當老子的自然給行方便,可誰能想到竟給兒子選了這麼個不著調的東西?

若是尋常人家也就罷了,但皇家不行,皇子任何一點差錯,都對他們的名聲有損,對皇帝的聲譽有損。

所以聽到胡恆秋接話,皇帝一下子把火氣衝著胡恆秋髮去:“不是藉口?那你給朕說說,楚清的採玉隊,有沒有撒泡尿就死人的?”

胡恆秋:“沒聽說有。”

皇帝:“他們有沒有火藥炸死人的?”

胡恆秋:“沒聽說有。”

皇帝:“那你還說不是藉口?”

胡恆秋:“……”

胡恆秋就覺得皇帝說的在理,好像又不是理。

*注:正月不讓剪頭髮的說法,源自清朝,滿清政權為了統治思想,推行剃髮令。

滿清政府施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高壓政策,見到漢人沒有把腦門子亮出來就強行給剃髮,不然真的當街殺頭。

漢人誓死抗爭,死了很多人。

當時江南一些文人士子便利用春節期間人都待在家中,將頭髮蓄起來,表達“思舊”之意。

一為思念故國,二為思念漢人天下。

這些文人士子的做法很快傳遍各地,各地紛紛效仿。

百姓雖沒有太多家國大義、沒有文人士子的學問,卻也不願留滿人的“金錢鼠尾辮”,所以他們私下裡傳播這種蓄髮辦法時,錯把“思舊”理解為“死舅”,而進行訛傳。

*這恐怕是天下所有外甥們被風俗傳統裹挾得最無奈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