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賣鹽(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些人或許沾了其中一兩樣,有些人或許很健康、沒什麼症狀,但是這些訊息一傳出來,便都積極地對號入座。
雖然這並非危言聳聽,長期吃粗鹽確實弊端很多,那些病症也確實在百姓中常見;可是,這種訊息突然就傳播開來,確實引起百姓的恐慌和怨言。
恐慌,是因為這些都是常見病,而且很難根除,因為相比吃鹽,他們更吃不起藥。
怨言則是因為,既然知道吃粗鹽有這麼多壞處,可他們根本吃不起細鹽。
不過很快,各地的美食街、還有很多商鋪,都能夠買到與粗鹽價格相等的精鹽,比細鹽還要潔白,味道還要純正。
還不易受潮,半斤就是半斤,不會放幾天後發現少了半兩。
只是購買時麻煩些,要帶上戶籍證明,每人每次限購半斤。
而且也不是每天都能買到,買一次要等上半個多月才能買第二次,因為人家說得等下一批貨到了才能賣。
可是這樣也很好啊,如果一家按照五口人算,半斤都夠他們吃上將一個月了。
百姓本就捨不得吃鹽,他們的飯菜極其寡淡,半斤鹽,很多人家能吃將近兩個月。
到秋收時,從臨洋縣向西輻射出去的五六個州府,鹽價一降再降。
損失最大的是鹽商和鹽務官員。
他們是大宣南方州府實力最強的商幫,靠著朝廷的特許和地方官府的庇護,幾乎是“躺著賺錢“。
他們不但富可敵國,是朝廷財政的支持者和地域經濟的操縱者,而且影響廣泛,是一個財富與權勢都不可低估的地方利益集團。
州府縣裡的農耕、水利、賑災、教育等事業,都離不開他們的資助。
而鹽商,是多數商人的兼職,他們倒買倒賣鹽引,或對地方鹽場進行壟斷,在他們的投資中都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精鹽衝入大宣市場,由於是限量銷售,看似涓涓細流,卻起到海嘯般的作用。
因為所有販售細鹽的地方都保證以後能夠定期供應。
但需要出示戶籍進行登記這條規定,讓商人們無法從這些人手中收購精鹽。
半個多月只能買到半斤,勉強夠自家人吃的,哪有多餘的賣給你們?再說了,就算賣給你們,你們又以什麼價格收購?
你們給的價格,與粗鹽帶來的病症相比,夠給我們治病的不?
這些被精鹽“砸”痛了的人,用腳後跟想都知道是楚清乾的,可他們沒轍——楚清的鹽場,不是他們所持鹽引指定的鹽場。
秋收即將結束時,楚清的府邸建好了。
為何如此快?
這事兒說起來,讓楚清被刺殺的憤怒消減大半——徐光澤從寶爐集團購買二號磚給楚清蓋房子。
拿公家錢買楚家的貨,蓋楚家的房子,嗯,滿意。
徐光澤這個小機靈鬼,給公家的報價還上浮了一成,楚清拿出半成給他做了回扣,另外半成辦了一所孤兒院。
大宣的孤兒不少,臨洋縣也一樣。
有的孩子是被拐賣後逃跑出來的,也有的是因為生病家裡沒錢給治棄養的;更多的是缺父少母被賣掉的。
戰爭會阻礙人口的發展,貧窮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