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窯爐是不少,窯頂建有防風遮雨的筆直狹長的“人”字房頂,看著十分整齊。

可再整齊,也不過是燒磚的吧?你自家就有的買賣,為啥還要搬這裡來?

還有,你家有磚運過來,咋不先蓋你自己的房子?

“運費啊!人吃馬喂的,能省則省唄。”楚清說:“再說了,蓋窯的錢我出,可建府邸的錢不是朝廷出嗎?該你張羅去買!”

徐光澤:“……”

這才是公私分明。

對磚窯失望也就罷了,聽說楚清要做什麼“水泥”,他過去一看,更失望:“你這可不就三合土嘛,哪怕做點兒糯米灰漿都成啊!

一點兒糯米漿、羊桃藤汁都不放,夯牆能結實?賣都賣不出去吧?”

也難怪徐光澤失望。

大宣的建築材料中,起混凝土作用的,廉價些的叫三合土,高階的叫糯米灰漿。

三合土是由石灰、黏土和沙子三種成分混合加水;糯米灰漿則是在三合土的基礎上,還要加入糯米漿和羊桃藤汁。

小康家庭建的磚房,通常用三合土做黏合劑,但相比糯米灰漿,三合土的顆粒還是太過粗糙,粘合度也相對有限。

可是隻要聽聽成分:糯米漿、羊桃藤汁,就知道糯米灰漿的成本很高,不是一般人家消費得起的。

而糯米灰漿中甚至還要新增雞蛋清。

所以,只有比如皇宮、城牆、陵墓、寶塔等大型建築才會用到糯米灰漿,國家撥款嘛,百姓是用不起的。

有錢的,用得起三合土;要是窮人,磚都買不起,用什麼三合土?住的都是茅草屋。有茅草有泥有幾根木頭就夠了

北方沒有羊桃藤汁,但是他們生產糯米灰漿的成本也不低:黃土、沙子、石灰,烏樟樹汁、紅糖、糯米漿、榆樹皮熬漿,皇陵就是用這東西作為黏合劑的。

要不說這時代糧食非常重要,尤其糯米,不但要吃,還要用在建築、冶煉等方面。

說到冶煉,比如提煉銀子,一鍋一鍋又費柴又費時燒出來的香噴噴的糯米飯,人沒吃到,全跟銀礦粉末混在一起,封到灶爐裡燒結了。

所以說,徐光澤看到楚清做的竟是最簡單的三合土,就覺得賣不出去,沒錢賺,很是失望。

可是,楚家的“水泥”,並非石灰、黏土和沙子,而是石灰、黏土和鐵礦粉,並且用料比例也不一樣。

還有,製作水泥需要高溫煅燒。

所以這樣看來,以大宣目前的物價來看,製造水泥的成本要高於三合土,而遠遠低於糯米灰漿,並且,不費糧食。

“不怕醋的三合土,”楚清說道:“給你鋪條路。”

楚清都想好了,最初一批做出的水泥,用來鋪設縣城通往郊區的必經之路——宣化路。

研究水泥,能做出來啥樣都不知道,拿去鋪路,避免浪費,不過這個原因不能說,楚清說的是:“要想致富,修橋鋪路。”

楚清的府邸,目前還在削山頭的階段,總得有一片平穩的地方才能打地基嘛。

看楚清自信滿滿,徐光澤啥也不問了,反正他也聽不懂。

什麼怕不怕醋,誰還會把醋潑在三合土上是咋地?

荒山腳下的窯爐每天轟轟烈烈燃燒,荒山坡上卻在轟轟烈烈開荒,人多嘛。

站在荒山上與楚清打算建府邸的山頭對望,拎著鐵皮大喇叭就能相互喊話,也是特別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