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皇帝終於再次出聲:“你怎麼說?”

這算是皇帝的恩典——楚清啊,都到這般地步了,你我好歹君臣一場,朕再給你一次辯白的機會,你要珍惜!

皇帝問楚清“你怎麼說”,或許他自以為是對楚清的寬容,可是在心底他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地方,是他的信心不足。

去年下半年那場對楚清資產的封鎖和清查,耽誤的不僅是楚清明面上的生意,還間接影響了全國各地的商業稅收。

自慶德五年與東倫國戰後到如今的八年中,大宣軍費支出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趨勢。

慶德五年,軍費支出佔比為82%,慶德六年為75%,而到慶德十三年,已經降至55%。

這其中還有一次動盪,慶德十二年佔比為50%。

佔比的減少,並不是因為軍費減少,而是因為國家財政總收入數字越來越龐大。

學過分數的小學生都知道,分母越大,分數值就越小。

別看分數的形式在大宣還不存在,但概念早已有之。

這個道理或許大宣百姓不懂,可朝廷官員都是學富五車之人,他們最是知曉。

皇帝更是最清楚,因為這個分母的大小,取決於財政總收入。

八年來,財政總收入連年遞增,其中農業稅基本是穩定、緩慢增長趨勢,商業稅卻是火速直升的狀態。

商業稅中,五年裡對外貿易稅幾乎更是增長迅猛。

財政總收入多了,支出也會多,但是因為沒有戰事,軍費支出沒有增長,所以佔比越來越少。

這是讓皇帝喜聞樂見的狀態,去年卻上升了5%。

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全因去年運輸不暢,嚴重影響市場範圍和供求關係。

誰也想不造成到這5%的財政損失,是深入大宣各地的“楚家爪牙”造成的,連楚清也沒想到。

國家財政數字的變化,皇帝最為關心,因此在同時面對地震、查抄反賊、以及今年幾大重要支出專案(比如軍費、農田水利、官俸、奉親與賞賜等方面)上,皇帝實在對此時與戰力強大的沃斯國開戰缺乏信心。

專心發展經濟的時候強敵來犯,這是哪個皇帝都不願看到的。

所以皇帝在問出“楚清,你怎麼說”這句話時,心情有些複雜,因為如果楚清說嫁,代表楚清叛國;說不嫁,沃斯王已經大軍壓境。

而皇帝又不好直接把楚清弄死,因為四王子的威脅之意已經帶到朝堂之上。

所以,可以說皇帝就是多此一問。

但是皇帝至少能在楚清叫屈或說不嫁之時,安慰自己此人並無反心,讓自己心裡舒服些,最後再表達一下“身為女子,終須有個依靠,沃斯王算是個不錯的歸宿”之意,算是君臣一場,好聚好散。

是的,白樺猜中了,皇帝打算把楚清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