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朝堂,匯聚的都是胸有治國之道的人才,儘管很多人出於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針對楚清,造成如此混亂的場面,卻也有保持清醒、顧全大局的人存在。

混亂之中,一些心智清明的臣子站出來,開始紛紛陳述自己的意見——

“皇上,臣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應該冷靜思考,而不是被情緒所驅使。”

“皇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能夠處理好這次覲見申請,或許可以為我大宣和沃斯國之間的關係創造一些有利機會。”

可是,這些比較理智的聲音剛起來,馬上就被更高亢、更激憤的聲音取代——

“怪不得榮來縣地動,想是蒼天不忍我大宣被此人禍害,予以警示,此惡毒婦人必須除之而後快!”

“是啊,地動豈是人力可為?可就因為這個人,竟就引起地動,可見此人不是罪大惡極,便是妖魔化身,應儘早處除之!”

“除什麼除,讓她去禍害沃斯蠻子國不好嗎?還能換玉礦!”

有人想象力過於豐富,竟把榮來縣地動和楚清聯絡起來。

雖然腦洞夠大也夠清奇,可也不想想,若果真老天不容楚清,直接降一道天雷劈死楚清就好,何必費那麼大勁弄出地動來?

不過,這個腦洞倒是給了鄭春秋思路,他正愁與謀反的康王有拐著彎的親戚關係,讓他十分被動呢。

本著既然已經跟楚清結仇,那就必須把仇做死,本著除惡務盡、斬草除根的原則,鄭春秋馬上跳將出來:

“皇上,一顆老鼠屎壞一鍋粥,一條臭魚腥一鍋湯;一個叛國者造成的危害,很有可能滅一國!

我大宣幾百年基業,怎能被此害群之馬葬送!

如今地龍翻身、皇陵失火,皆是上天示警,皇上,萬不可再猶豫,早做決定為上!

臣以為張御史所言甚有道理,這等跳樑小醜、城狐社鼠就該驅逐到沃斯蠻子那邊去,也算以毒攻毒,還天下一個太平!”

鄭春秋“義正辭嚴”之下,把皇陵失火的罪過也歸結到楚清身上。

楚清很是認真地點頭:這火若真是小寶放的,那她這個當孃的替兒子背鍋,沒毛病,不冤!

同時也讚歎鄭春秋的反應速度,地動和失火,真是舉一反三了。

看到楚清不但不慌張、不像過去那樣針鋒相對急於辯解,反倒是老神在在地點頭,鄭春秋更是信心十足:“皇上,您看看,她承認啦!”

胡恆秋卻在金柱後面緩緩搖頭:楚清那小曲唱的,是真貼切啊——酸甜苦辣嘗過,人情冷暖看過……那下一句是什麼來著?江湖的路上身不由己!

楚清挑起一雙劍眉,好笑地看了鄭春秋一眼。

就這一眼,群臣竟然同時領會了楚清想說的話:看,這才是跳樑小醜。

楚清一直默不作聲,還有心情笑,與以往激烈的自辯完全不同的做法,讓皇帝困惑:她還有什麼倚仗不成?

可想到剛才禮部尚書轉述的沃斯四王子之言,也有些惋惜:不是朕不留你,是你不值得留,如今,也無法留你。

這麼想,皇帝感覺心理平衡多了,不捨少了,有些輕鬆。

對於張御史把地動的責任推到楚清頭上,皇帝心中還是贊同的,比起下罪己詔這種讓他憋屈的選擇,有人背鍋是他更樂意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