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目標大,又要及時趕去沃斯國,很有可能過完春節就要動身,處理紅薯問題就要交給小寶去辦。

處理紅薯的辦法就是製作紅薯幹、粉條、以及澱粉,想到可以吃到紅薯粉做的酸辣粉,而不是用麵條或者米線代替,小寶聽講可認真了呢。

而加工紅薯的活,被小寶分給了他的大兵哥哥們,他還是認為這些人最可靠。

相對於楚清母子,他們是本地土著,知道秘方的重要性,不過,說是秘方,實在沒有什麼技術難度,所謂保密,只在於把人控制住。

對紅薯的加工很容易,楚清給小寶示範過一次,小寶就給大家講明白了。

既然是在一百零八村種的,乾脆就地加工,山有的是,山上風也夠大,很容易晾曬粉條。

大兵哥哥們發揮軍人特質,幹起活來大開大合,十分利索。

楚清則利用春節前這點時間研究“沒良心炮”。

“沒良心炮”的結構很簡單,共四個部分,即發射筒、發射藥、隔離板和炸藥包。

發射筒的作用是為炸藥包提供一個簡易的導向,這和迫擊炮的炮筒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

發射筒一般用管狀鐵桶製成,也可以用厚木桶,但要用鐵絲或鐵條箍緊。

隔離板的作用是將發射藥與炸藥包隔離開,以避免殉爆。

隔離板就是一塊直徑剛好與發射筒的內直徑相同的圓形木板,或厚實的泥餅子,以密閉發射藥。

組裝順序是在鐵桶底部裝上發射藥,然後放置一塊隔離板,再填裝炸藥包。

很簡易的東西,在楚清那個世界的戰爭年代也是起到強大的作用,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東西並不能算作真正意義的炮,它只是一個炸藥包投射器,真正的殺傷力來源於衝擊波。

楚清想到這個東西,也是因為首先它不需要大量的鐵,其次原理簡單,還有第三,就是楚清做的黑火藥強於大宣的火藥水平。

但話是這麼說,這種看似簡單的東西實際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尤其對於楚清這種只知道原理、沒有實際操作過的人來說。

首先就是炮筒,又要儘量少用鐵錠,還要保證一定的厚度,就是個難題。

然後是炮筒底下銜接一段榆樹墩子,這個榆樹墩子要挖出足夠大的發射藥室,還要鑽孔放置引線的孔洞;

最後再用兩塊厚重的榆木板子堵死,之所以後半截全用木頭,也是出於對炸膛和後坐力的考慮。

為了方便調整炮筒角度和整體移動,炮筒下還要製作一個帶軲轆架子。

因為是初次試做,全程楚清都親力親為。

這已經夠費鐵的了,要是做成了,楚清還打算做一批榆木炮,就像戰爭年代那樣,只要能發射炸藥包就行。

*注:今天發現竟有這樣的標題《小米加步槍是一種槍嗎》,甚至又看到關於一種名為“小米加”的步槍的說法,更有把小米當做某品牌來理解的現象,看後心裡不舒服。

*解放戰爭初期,我黨警告美國:“現在我們有的是小米加步槍,你們有的是麵包加大炮。

你們愛撐蔣介石的腰就撐,願撐多久就撐多久。

不過要記住一條,中國是什麼人的中國?

中國絕不是蔣介石的,中國是中國人民的,總有一天你們會撐不下去!”

*小米加步槍,體現的是人民軍隊即便沒有條件也要戰鬥到底的堅強品質、敢於犧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