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工匠(第1/2頁)
章節報錯
真正去解決技術難題,楚清是不行的,好在小年的時候,呂師傅回來了。
這一年,呂師傅過得真是難以形容。
上半年還好,在楚清的要求下,讓呂師傅好好歇歇,呂師傅就在京都住下,在楚清的幾處鋪子到處轉,幫忙搞搞維修。
再有黃忠時不時找他玩兒,很是逍遙。
到了夏天的時候,呂師傅聯絡上過去從工部退下來的幾個老夥計,心情就開始不好了。
呂師傅自己算是最平穩告退養老的,而他的幾個老夥計,其中還包括他的兩個徒弟,都是因傷殘給辭退的。
大宣工部的匠人,與服兵役差不多,有服役多少年可以退役的說法,但通常是得不到正常退役,有時甚至是終生服役。
但與兵役也有不同,他們屬於服務於政府的合同工,是有工錢可拿的,而且是“死工資”,甭管幹多少活,或者有什麼發明創造,工錢不會改變。
除了合同工,也有臨時工,這些臨時工就相當於“徭役”,當工部的任務繁重時,會徵用一些民間的匠人充當臨時工,只管飯,不給錢。
呂師傅這次就是因為在街上遇到一個落魄的老夥計,才得知他們竟然因為受傷殘疾而被辭退。
在最壯年的時候被工部選去,一干二三十年,把著死工資也攢不下錢,到年歲大了,又殘疾了,就被一腳踢出,不聞不問。
這樣的他們已經沒有體力和本錢謀生,甚至因為殘疾,連獨自生存都做不到。
最憋屈的是,他們也曾為工部創造出不少新工藝、新技術,可這些功勞都被上官拿走,甚至不告訴他們這是功勞,沒有任何獎勵。
單說呂師傅的兩個徒弟,為工部研製煙花,結果炸燬了一溜工棚,不但自己被炸得斷胳膊斷腿,還被治罪打了板子,能僥倖活下來全靠運氣。
呂師傅這次帶回來十一個人,全都是殘疾,也都沒有家了,年輕的,被合離;歲數大的,更是被子女嫌棄拖累,趕出家門。
給官府當工匠,本就回家次數極少,與子女接觸更少,又拿不回多少錢養家,親情寡淡。
自家媳婦過的日子與守寡無異,心中自然怨言極大,縱使沒有合離,在子女面前也難免全是牢騷和怨懟。
這樣的環境下,子女幾乎難對他們的父親有何情感交集,再加上日子清苦,最終就造成“父不慈、子不孝”的局面。
呂師傅如今是過得最好的人,不但楚清給他“高階工程師”待遇,出門有車,城裡有房,而且還是終生制,並享有寶爐集團的一成乾股,等於給他養老。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友朋,呂師傅把這些老夥計視作自己的責任,領回來幫他們掙口飯吃。
“清丫頭,他們不會吃閒飯,別看都殘了,可是個個有手藝,能帶徒弟,他們的工錢由我出,你就給找個事做、給他們安排個住的地方,行不?”呂師傅這樣求楚清。
過小年,該高高興興的,呂師傅的要求也不高,而楚清正需要各種工匠,自然答應。
正要開口應承,小寶率先出聲:“呂爺爺,哪能讓您付工錢!既然來了,當然要安排吃住,試用期半年,每月二十文;
半年後若是合格,直接轉正,做咱們家大工匠,工錢每月五兩銀子,其他的獎金等,按貢獻計量,您看行不?”
楚清把嘴閉上,沒吭聲,但是心裡不太高興。
二十文,現在長工的工錢也比這個多!
呂師傅跟著自己這麼多年,可以說家裡的產業,基本上都是呂師傅作為最大的技術力量給支撐下來的,怎麼能這麼薄待他的朋友呢?
孩子此時搶話,必然有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