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皇帝,這樣的權利,在卓耀的心中,皇權的概念已經超過其應有的定義,更附加了一層神祇的光環。

當卓耀得知小寶竟有“炸皇宮”的想法和準備時,簡直是粉碎三觀,不過,他的三觀在楚家沒少受薰陶,因而並不是想要糾正小寶,而是陷入對小寶的無盡擔心中。

*********************

楚清可不知道自己兒子背地裡幹了什麼,也沒有卓耀心裡那些糾結,她忙,沒時間考慮別的。

運河通到酉州府,不進京都,貨全堆在碼頭了,她得進行查驗和分類,分別運至蒙原府和海右府。

還有跟船來的人,也都是她要派去承辦兩地生意的負責人,他們是親自紮根也好,還是派駐自己的得力人手也罷,總之,楚清要給他們一份小產業。

家業大了,儘量分給楚家小子們,這些年來多虧有他們,自己才能賺到錢,養大孩子,給他們也留點兒,別白跟了自己一場。

沒人告訴楚清,京都傳遍了楚家貨物堆不下的風聲,楚清更不會知道京都商圈針對她已經制定了“同進退、壓價銷售”的惡意競爭手段。

除了要把京都貨物鋪滿,滿足皇帝的要求外,楚清也得賺自己的錢,蒙原和海右兩個沿海州府,那可是臨海省市啊。

確實,這兩地可耕種面積不如其他地區,也受海洋氣候的影響,農作物不能很好地生長,最簡單的表現比如,麥子不好吃。

但是漁業、鹽業,只要把運輸這一問題解決掉,那可都是錢。

不說別的,各地青瓦臺的菜品,都被當地的飲食行業所抄襲,卻只能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為什麼?

因為有“味素粉”。

當然不是從糧食中提煉味素,但至少形成一種新鮮的調料。

蝦皮、紫菜、海腸、小魚仔,配合濃骨湯、雞湯、菌菇湯、羊湯,曬乾、研磨、烘焙,隨便幾種組合做成的粉末,都是很好的味素。

就算是單一用海腸烤乾磨成粉,都是給菜餚增香的法寶。

而這些增香提味的原材料,從大海中幾乎是予取予求。

味素粉還沒有大規模製作,這份錢還沒有開始賺呢,楚清也在想著這份買賣送給哪個小子合適。

紫菜,那是專供皇家享用的貢品,老百姓都吃不著,不僅吃不著,是買都買不到。

可誰能知道,楚家小子帶隊之下,紫菜收貨量有多大,咱家小子都不當好東西吃呢。

所以,在楚清眼中,這個世界的海里全是黃金,全是讓小寶能安穩生存下去的財富。

楚清現在除了要把貨物進行分類、查驗,並分批轉運,還得與當地的義倉、社倉聯絡租賃業務。

因為這項業務不是短期行為,水路運輸十分看天時,因此貨物十分容易出現堆積或斷供的情況,有倉庫才能保障自家買賣的平穩。

她要是知道自己承租倉庫的行為,在京都已被傳得嚇破商圈的膽,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

她要是知道這些傳言卓耀也出了不少力,更不知會心情會有多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