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的商用庫房,那是多大一片地皮,竟然堆滿了?還不夠用?

那他們手裡的貨還能賣的動嗎?別說不漲價,就算降回原價,恐怕也沒人買了吧?

老百姓是最高興的,因為他們聽說大批的棉花、羊毛以及冬季成衣快要進城了,他們不但能過個暖暖和和的年,恐怕還不用花往年這麼多的錢。

控制京都的物資數量其實並不難。

首先,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優先確保都城的物資供應,因此官方的運輸渠道除非有不可抗力,否則是不受干擾的。

大宣運送物資的方式是綱運,就是全國各地的貨物,以同類物資進行編組,一組稱為一綱,這種成批運輸貨物的方式就是綱運。

因為中秋節前就開始運輸線路不暢,所以一直以運送糧食為主,這樣就確保了京都的糧價能夠短時間內回落,而且,隨著時間延長,還會繼續降價。

只要餓不死人,百姓就不會造反,所以保證糧食供應就是保住了基礎。

而其他物資就不顯得那麼緊迫,待糧食運完了,下一批就該運輸其他生活物資了,比如冬衣等。

可是,北方部分河段結冰,水運線路依然吃緊,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天氣只會越來越冷,其他生活物資想要運到京都,還是需要不短的時日,所以商人們敢於囤貨和控制物價。

大宣的運輸業中,由於國戰後經濟復甦,民間運輸佔比已經與官方運輸平分秋色。

且民間運輸的優勢高於官方,比如,同樣是運貨,官方要在指定地點接貨,並需繳納高額運費,而民間運輸則是價格要低於官方兩成左右,而且對於小宗貨物,可以送貨上門。

就好比之前,成國公府訂購了一批黑釉瓷器,小寶帶領三順鏢局就一路給送貨入府。

同時,由於民營運輸業開始活躍,相應的邸店也活躍起來。

邸店是伴隨並依靠運輸業而產生的事物,主要起到幫助客戶存放貨物、旅居交易等作用,同時具有客棧和倉庫的商業職能。

水毛毛和肖思寧整合南北運輸線路的同時,不但增設很多邸店,也兼併了不少已有邸店,為自家貨物的運送和儲存提供強大服務的同時,也等於控制了民營運輸行業。

所以只要拖下去,再有兩三個月,隨著天氣變暖,運輸也將通暢,京都的物資也能重新供應充足。

關鍵就是這兩三個月。

而楚家現在就把貨物堆積到京郊倉庫,事實上,在京都所需物資的總量上是溢位的,畢竟供需比例是固定的,但對於此時的京都商圈來說,實在是個強大的威脅。

現在,商人們為在凜冬來臨時能夠大賺一筆而囤積的貨物,馬上就要受到楚家貨物的衝擊,難道只能死扛到底了嗎?

不會的,商人們怎會束手就擒?

他們接受虧損,但不會接受賠本,如果一定要賠本,不能白賠,必須把令他們賠本之人打壓到底,不得翻身,然後吞了他的貨。

冬月初三申時,京都商圈秘密組織了一次會議。

出席此次會議的有京都各行商鋪的東家或掌櫃,會議在一片沉鬱的氣氛中拉開了帷幕。

為實現“扛住價格、打壓楚家”的目的,各位與會成員積極、慎重地分析了當前形勢。

針對楚家貨物大批進入京都的問題,各成員積極想辦法、大膽做假設,並根據京都不同階層的消費需求進行了深入探討。

最後,本著“攜手共進退、瓜分楚家貨”的共同利益,經討論一致決定:相互間不進行惡性降價,而是共同降為統一價格,此價格要在楚家定價之下。

待楚家把價格壓至低於成本價二成時,他們將同時出手,一起吞併楚家貨物,致使楚家血虧並無法在京都立足。

之後他們也將共同把價格重新抬升到他們的心理價位。

“楚家虧本不說,還主動送貨上門,這樣不好嗎?哈哈哈哈。”他們說。

會議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