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這些年雖說沒有虧到嘴,那也只是大體上沒虧到。

在沃斯斷斷續續這一年多時間裡,可是沒少風餐露宿,尤其往玉京山運糧食被泥石流阻斷那次,更是弄得脾胃虧虛。

而且,長身體的時候,最受不住餓,這下可好,飯菜就在眼前擺著,都成“看菜”了,一口也吃不到嘴。

可先生卻吃得噴香,那湯汁隨著他說話隨著就滲進鬍鬚裡,鬍鬚都是亮晶晶的。

人在餓的時候對食物的香氣分外敏感,甚至平時聞不出氣味、或者根本不愛吃的菜,餓的時候隔著門都能聞見,而且還覺得香。

眼下,飯菜就在眼皮子跟前,而且有兩道還是小寶愛吃的,小寶此時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越餓,就越聞著香,越香,胃就越受刺激,絞痛的厲害。

孃親說過:忍無可忍,就無需再忍!

小寶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先端起一碗羹湯一飲而盡,孃親說過,特別餓的時候彆著急吃乾飯,傷食道、傷胃,得先滋潤一下。

這一系列動作如電光火石,把先生一下給看愣了,回不過神,小寶也不理他,又吃了幾口青菜,感覺湯羹已經進到胃裡,有些暖融融,這才放慢動作。

“我說先生啊,”小寶開口:“經過學生我細心觀察,發現您並不是個默守陳規之人,既然吃飯可以說話,那學生就不客氣了哈。”

一頂“不是默守陳規之人”的帽子扣下來,壓制住先生說小寶不懂規矩的念頭,小寶也開啟了邊說邊吃的聊天模式——

“先生,您剛才也說了,首先要樂學,學生我很樂學啊,學生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呢!

您看,我走到哪兒就把遊記寫到哪兒,而遊記中關於美食更是記述的詳盡,不說別的,您看我的行文,是不是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現在是討論你《舌尖上的京都》的時候嘛?先生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放,準備開口教訓,小寶一個大紅燒獅子頭就給先生塞到嘴裡。

嬰兒拳頭大的肉丸子,直把先生的嘴巴撐滿,吃,不好咀嚼,吐,嘴巴撐滿想吐也吐不出,再說了,滋味實在太好,吐了就白瞎了。

“就說這紅燒獅子頭,先生啊,最早它叫‘跳丸炙’,記錄在《齊民要術》中,我說你得記著,這可是學問!

做法是:取羊肉十斤,豬肉十斤,切成肉絲;取生薑三升,五張完整的橘皮,藏瓜二升,蔥白五升,與肉絲一同搗爛,和勻,製成丸狀。另取五斤羊肉做成肉羹,下丸子燙煮即成。

這菜品好吃,年代更迭,有將軍盛讚此菜,而賓客盛讚將軍戰功赫赫、有佩雄獅帥印之功績,故更名為獅子頭;

而隨著食材的變化,這道菜也有新的做法,比如有些地方會在肉餡中加入蓮藕,有些地方則加入荸薺,使肉質更加鮮美;

而燙煮也慢慢發展成油炸後紅燒,這都是這道菜品的演化史;

先生,我是真的樂學,您看,我把這道菜研究得多透徹?!”

先生總算把紅燒獅子頭吃掉一半吐出一半,讓嘴巴騰了出來:“歪理!謬論!這算什麼學問?科舉又不考這個!”

小寶就一拍大腿:“著啊!先生上道兒!科舉不考,可我也不考科舉嘛!”

先生氣得鬍子直翹,連粘上的獅子頭的肉末都抖掉了:“不考科舉,那你為什麼考了秀才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