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嬪似是沒聽出皇帝的語氣,依舊溫婉回答:“臣妾聽說皇后正在為菊花之事煩惱,想去幫忙分憂。”

皇后做不到的事,我趙嬪做的到,皇上,聽出來沒?

皇帝:“噢?”

趙嬪保持一貫的優雅,語聲平穩:“家祖上了年紀,有些糊塗了,可又惦念我們小輩;

年初時明明給臣妾送過不少絹綢錦緞,兩月前又給送來,非說今年把臣妾這個小輩忘了,得補上;

您說,臣妾在宮裡錦衣玉食的,能缺什麼呀?可祖父糊塗了,非給送來;

還說家裡桑園大,桑農多,品質也比孟家的好,讓臣妾多給皇上做幾雙鞋墊……

這不,就送重了,加上以往用不了的,臣妾手裡倒是囤下不少娟緞;

臣妾的嫂子在京都有鋪子,臣妾想著,問問皇后可不可以把臣妾手裡的絹緞送過去,連同宮裡的制花局一起趕製,怎麼也能把賞賜用的絹花趕出來。”

皇上,我趙嬪手裡有材料、還有匠人,你聽出來沒??

我家絲綢生絹買賣不小,孟家都垮了,宮裡要賞賜用絲綢的話,我們家比孟家合適,你聽出來沒??

聽不出來也沒關係,一會兒我去皇后那裡再叨咕叨咕。

趙嬪每對皇帝說一段話,就在心裡補充後半截未盡之語,因為她從張嬪身上學到了一個教訓:言多語失。

所以,話只說半截,趙嬪想,這樣總是不會錯的。

你都提到孟家了,當朕是傻子聽不出你話中之意嗎?好不容易少了一個先皇時期的皇商,朕可以少看幾分外人的面子,難道朕還要看你的面子?

“你是說,要替朕賞賜百官?”皇帝陰鬱著臉問道。

“不、臣妾不是!”趙嬪噗通就跪下,“臣妾失言、臣妾知罪、臣妾只想替皇后分憂,並無那個意思,請皇上原諒!”

“哼!”皇帝拔腿便走,徒留趙嬪跪在地上不知所措,要不要起來追上去?還是跪著?跪到什麼時候?

求助的目光投向李公公,李公公只留下個後腦勺給她。

李公公想:原諒什麼原諒?一個個的可會說話了!

錯了的本該領罪,卻求原諒,比如趙嬪;沒犯錯但是擔心冒尖的,卻求責罰,比如楚清。

女人吶,甭管穿不穿裙子,那心眼子都可多了!

皇帝在前頭踽踽獨行,李公公也不敢跟得太緊。

其實現在不是銀錢的問題,就過個節那點兒賞賜所用的銀錢,皇帝根本看不上,皇帝現在鬱悶的是物價,物價!

不說別的,皇帝現在要是發句話:不論銀錢,一日內籌集到所需物品,那也是做得到的。

只不過現在各家都把持著價格只往上漲,不許回落,哪怕不漲都不行。

這是京都商圈在造勢!

如今各地運輸遲緩,有能力的商人都藉此機會囤貨,把價格上浮,只有浮動到他們覺得可行的程度才會放出庫存。

大家心照不宣把價格扛住了,只要宮裡按此價格採買,就等於預設市場價,他們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