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小寶走回住的地方,皇帝已然知道了這邊發生的事情。

先生提前下課本就反常,自得需要回報給皇帝,不過算先生運氣好,皇帝當時正在忙,所以這些話是李公公轉述的。

李公公又找來資善堂的小太監問話,把事情經過、誰說了什麼,說話時什麼神態、語氣,原原本本學了個十成十。

皇帝搓著腦門罵:“缺心眼子的東西!還真要給那孩子封個官不成!”

前一句自是罵九皇子,必須得罵,不止小九,小六七八十也該罵,五個捆一塊兒敵不過人家一個!

還說什麼配不配,我呸!

後一句是不甘。

皇帝的本意,是不放心楚清,雖說查賬沒查出什麼過錯,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楚清是否真的忠誠?

把楚清扣在宮裡一段時間,那麼如果楚清有實力,她的外援應該會有所動作,皇帝也能看看清楚楚清的真正實力。

若是沒什麼實力,那群龍無首之下,就更會安守本分。

正好楚清那兒子也回來了,乾脆一併扣在宮裡,卻是以“施恩”的名義,讓楚清只有感恩的份兒,說不出別的來。

如若楚清的那些手下真的安分,那就把楚清放出去繼續賺錢。

可畢竟出了之前查賬那麼一出,恐怕楚清心裡不會不生怨,有她兒子扣做人質,那麼楚清自然會有所顧忌,不怕她不好好做事。

只是,皇帝可沒想給那孩子封個“皇子伴讀”的官哪!

不封,那隻算是皇帝給楚清個小人情而已;可一旦封為“皇子伴讀”,那可就是很正式的事情了,讓其他出自世家和王公大臣的子弟情何以堪?

這不是更激化朕與世家的矛盾嗎?

皇帝母族的出身不高,在先皇后過世之後更是被打壓得幾近凋敝,不然也不會在慶德已經成為太子後,還能發生“七子奪嫡”事件。

這些年皇帝一邊需要世家的支援,一邊又要控制世家的勢頭,雖說沒有焦頭爛額,卻也應付得並不輕鬆。

自古“制衡”就是一門大學問。

眼下,本以為楚清是顆“活棋子”,可以幫他在皇權與世家的天平上逐漸往皇權這邊加碼,可誰想,竟落到眼下這個局面。

封那孩子個“皇子伴讀”,得罪世家和重臣倒不至於,但是也會讓他們心生不滿:一介村婦的孩子怎麼能和他們的孩子平起平坐?

楚清不滿無所謂,世家不滿才是大事。

“小九、小十這一天天都學什麼了?讓他們把《金人銘》抄寫十遍!”皇帝不搓腦門了,搓自己腦門能把智慧搓到兒子腦袋裡面嗎?

“那……”李公公躬身,等著皇帝下文——那小寶到底還封不封“皇子伴讀”了?

“那什麼那?”皇帝瞪了李公公一眼,有些責怪他聽不懂聖意:“皇子伴讀,和伴在皇子身邊讀書能一樣嗎?

楚清家的那個小子,朕是給他機會、讓他與皇子作伴讀書,在小十旁邊一起上課就行了!”皇帝說道。

還是旁聽生!

*注:《金人銘》,《黃帝銘》六篇之一,強調少言慎言,韜光養晦;告誡人要學會和光同塵,藏器於身。

與《老子》對照而讀,有共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