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進宮(第2/2頁)
章節報錯
………
“楚清來了?”皇帝問皇后。
“來了,”皇后答道,又說:“皇上,這也算皇家給了她榮寵了。”
皇后知道皇上心裡怎麼想的:皇上的疑心並未完全消散,還是想敲打敲打楚清,可又怕把楚清激得撒潑——那是個混不吝,是真能撒潑的人!
楚清這幾年是真讓皇后刮目相看。
以前皇后只以為難得見到個小有真本事的女子,又是個寡婦,為了孩子認真、努力、清醒地求生存,很是不易。
卻不曾想這個女子憨厚、溫順的表象下,竟是蘊藏難以言說的爆發力。
說她是潑婦吧,不確切,在皇后看來,她只是超乎尋常的潑辣,卻也懂得見好就收;
說她是無知才無畏吧,更不對,因為她可不無知,朝堂上跟言官你來我往、反唇相譏還能引經據典、頭頭是道。
皇后越發覺得看不透此人,也因此把對同為女性的相惜之心收攏起來。
皇帝對楚清的態度有所猶豫,索性皇后就出個主意,以楚清是昭華公主的“紡織老師”的名頭宣進宮來,一是撫慰,二是試探,想看看楚清內心是否有悖逆之意。
楚清內心想什麼,不能、也不會在皇宮裡表現出來。
皇宮是什麼地方,別看沒有攝像頭,可在楚清看來,那是比佈滿攝像頭更為可怕的監控之所。
攝像頭只能攝錄人的一言一行,可皇宮裡那無數雙眼睛,可是長在無數個腦袋上的。
任何被監視之人的言行,被那些眼睛看到,就會被他們的頭腦進行加工,再結合他們所揣測的聖意進行渲染和傾向化,最後傳達給皇帝時就不一定是什麼效果了。
攝像頭攝錄的是客觀狀態,可那些“眼睛”攝錄後最終呈報的卻是某些人的主觀推斷。
別說那些眼睛,即便只有楚清和昭華公主兩個人,都能生出“誤會”來。
比如昭華公主請教楚清新的編織方法,楚清就把最近剛看明白的一款“銅錢花”的織法教給她,可是被皇后授意觀察楚清內心動向的昭華,卻認為楚清在暗示皇帝對她的家產進行清算。
為啥?“銅錢花”啊!銅錢!家產!
楚清確實是無心之舉,因為她自己並不擅長編織,當初建立織造作坊,也只教了那些工人最基本的步驟,比如怎麼起邊、怎麼繞線、怎麼分針、怎麼收口。
至於編織的花樣,楚清除了平針和反正針,別的根本不會,倒是以“獎金”的形式鼓勵工人創新,有了很大收穫。
教給昭華“銅錢花”的針法,只是因為楚清認為這個相對容易,自己也記住了而已。
但是有心算無心之下,昭華就有了另外的解讀。
不過昭華相對還是善良的孩子,她更願意相信她的老師是個“好人”,因為在她與楚清為數不多的相處中,看到楚清給她兒子極大的尊重,是個理解孩子的好母親。
渴望零距離父愛、母愛的小姑娘,並不打算把這份對“銅錢花”的解讀講給父皇和母后聽。
只是,她不講,她父皇和母后也知道,因為總有人輪流替換著跑去給皇帝“實況轉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