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站在大殿門口,看著鄭春秋的背影,很想一個大腳踹他後腰上,旁邊的宋廷山側身準備踏前一步發言。

宋廷山也沒有回新倫州,他這次帶著媳婦一起來的,因為表姨子德妃給信讓多留幾日,敘敘舊。

這會兒看裡面局勢對楚清不利,楚清今天不在場就罷了,既然在場,他怎麼也得表表態,便想發個言好賣楚清個人情。

裡面發言的都是高官,宋廷山這個五品官不太適合這時候出頭,可若他此時出頭,那不是更顯誠意?

楚清伸手攔了他一下,向他點了下頭,示意:我領情。

然後就站在門口高聲言道:“臣附議!”

“附議?她瘋了吧?”

“腦子被驢踢了,哈哈哈……”

“她是不是聽不明白裡面說啥?也是,既非科舉又非恩蔭,無知無識也正常!”

這些是楚清身後那些官員的低聲竊語。

“楚清,現在還輪不到你說話!”

“是啊,皇上並未點你的名,你不要擾亂朝堂秩序!”

“你怎麼站到這裡了?你什麼級別就站這裡?”

這些是身前大殿裡官員們的高聲指責。

楚清看著指責自己的人,又回身看看身後那些人,一片茫然表情:“我品階不夠?站錯位置?裡面五品以下的都出來吧,你們也錯了!”

六七品的言官,別看官階不高,但是地位高,他們也都站在大殿裡,楚清一句話,把指責楚清的言官給堵得直哽。

潑婦又來勁了,這是所有在場官員的共同認知。

能夠上朝的官員統稱為朝官;御史,一般也只是六七品而已,卻也能參加朝會。

但如果是地方官的話,除非是四品以上,也就說至少是巡撫的職位,才有資格上朝。

平日裡無甚事需要日日上朝的不過十五之數,言官卻總佔之二三位;若有事二三日上朝一次的也有三五十人,尤其像今天這種開年的朝會,真的是文武百官,言官來的就更多。

再加上他們有糾察官員過失之責,地位頗高,誰也不會輕易得罪,所以言官從來都是站在殿內的。

朝官站位不但按文武、品階,這是制度;也按相互間關係的遠近親疏,這雖不是明令,卻是潛規則。

胡恆秋躲在柱子邊上偷著樂:讓你們一個個都是大明白?這會兒被裝糊塗的給整治了吧?該!

皇帝眼睛亮了:平時朝會多無聊,今年開年第一次朝會就要出樂子啊,有意思!好兆頭!這是要走進新時代、開啟新篇章了嗎?

皇帝:“楚愛卿,進來說!你因何附議?”

就這一句話,就把那句“輪不到你講話”給秒了。

“臣遵旨!”楚清一腳踏進大殿門檻,另一腳卻不進來:“諸位大人,這可是皇上讓我進的啊!”

“你!”

“小人!”

“切!”

楚清的話把剛才被堵得直哽的那幫人氣得不輕,這啥意思?楚清是在說他們目無皇權唄?

御史中丞陶大仁不得不出聲提醒:“楚大人請!別耽誤議事。”

陶大仁算是服了,他現在也分不清到底是楚清克他,還是他那幫手下克他,怎麼只要涉及楚清,他們御史臺就特別沒面子呢?

楚清走到大殿中央,在文官和武將之間的過道上站定:“臣附議原因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