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就是現世的那一套——好東西不是讓人享用的,是專門折磨人的,人要為那點東西服務,怎麼麻煩怎麼來,才能體現優雅和高貴。

要讓富人們花巨資去買巨罪承受,這樣才能……讓楚清賺到錢。

那又鹹又腥的東西,楚清消受不了,可有很多人“值得擁有”啊,買賣本就是“郎情妾意”的事情嘛。

至於價格,楚清也定得很高,巴掌大的一小瓷罐,百兩銀子,而且這份錢楚清賺得心安理得。

以大宣當前的物流水平、冰鎮成本和魚籽產量,想吃到鮮美正宗的魚籽醬,百兩一小罐很實惠喲!

“我們再去海邊看看吧。”楚清對郭正彪說。

這段日子郭正彪也不幹別的,專門陪著楚清考察水產了。

在海邊,楚清與郭正彪簽訂了很多海產的承買契約,郭正彪很是高興,他今年的政績出彩有望了。

“小寶,孃親給你的鏢局拉生意了啊。”楚清在心裡唸叨,驀然,楚清想到,再有一個半月小寶就該過生日了。

楚清不知道小寶的生辰八字,白樺他們調查楚清的家人時也沒有具體查這個,楚清一直把與小寶一起離開張記菜館之日當做生日。

而且,這幾年也經常趕不上小寶的生日,“我這孃親當的不合格啊!”楚清想。

今年孩子都十二歲了,第一個本命年,楚清一定得給好好過個生日。

一個半月……快馬加鞭吧,就當八百里加急了,等到了沃斯,大草原,更可以提速。

***********************

小寶最近碰到更多的麻煩。

雖然小木謄抄的《悔過書》讓周邊的牧民明白事情的究竟,但是更多的沃斯人不明白。

以至於跟風湧進沃斯來做生意的小買賣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比如被“抵制”了。

抵制從多方面發生。

在沃斯的大宣人,通常是以個體經商的形式,與所處部落搞好關係,繳納一定的地皮租金,自己搭建帳篷或者氈房當做商鋪,用以售賣商品。

但是,關於“大宣是竊賊,竊取沃斯國的玉石、還高價販售次品給沃斯人”的輿論聲勢一鋪開,這些商人的生意就冷清下來。

這批商人多在邊境互市上有商鋪,他們帶到沃斯境內的,的確是殘次品和廉價商品,售賣的價格也確實高於在國內。

但這無可厚非啊。

沃斯人在互市上買賣的多是糧食和茶葉,而日用品方面很少,畢竟大老遠的跑來一次不容易,而且來就是受了一個村莊或者部落的委託,大批次購買的。

想滿足各家所需基本不能。

比方說,有需要蠟燭的家庭,有需要木桶的家庭,還有需要針頭線腦的家庭,可他們統一的需求是賣掉皮毛、購買糧食和藥品,自然前來購買的沃斯人優先考慮的是大眾所需。

那麼日常生活所需通常不能得到滿足。

來沃斯的生意人就是來賺這份兒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