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宣的百姓購置日用品,也是儘可能選擇物美價廉的東西,一些殘次品打折處理時,也會瘋狂搶購,怎麼沃斯人就矯情上了呢?

嫌貴?嫌貴你們自己去大宣買啊,人吃馬喂,你們算算合不合適。

在大宣的商人看來:我這都給你們送到家門口了,你們多花點兒錢有什麼不對?再說我連地皮租金都交了,氈房也是我自己花錢蓋的,不需要成本嗎?

但價格貴不貴這種事兒,話語權掌握在消費者手裡,尤其還是在人家地界上,人家就眾口一詞說貴,你能怎麼著?

等你承受不住壓力,被迫降價才好呢,最好是揮淚清倉免費送!

誰不希望不勞而獲呢?

所以輿論一起來,不見得沃斯人就相信那些輿論,但是他們想要的結果是得到便宜的大宣貨。

不過他們還不敢打砸搶,因為大宣在沃斯國設立了公使館,如果真的動武,那對沃斯人來說,平民的口水戰就上升到兩國關係上,官方會干涉,就不是他們能承受的了。

“堅決不買大宣的東西!”

“大宣都是黑心商人,咱們讓他們什麼錢也賺不到!”

“他們的東西次得很,砸掉!我們要狠狠打他們的臉!”

沃斯人這樣說著,喊著,紛紛拿出家裡的大宣貨品:毛巾、牙刷、葫蘆瓢、粗瓷碗等等砸著、踩踏著,卻都心照不宣地沒有把鐵鍋、鐵壺拿出來砸掉,至於茶葉……“早都喝光了,不然也砸掉!”

真有頂不住的大宣人,捲鋪蓋回去了。

畢竟他們每天賣不掉貨物,卻要承受租金的壓力,自己也要吃用,乾等下去就是虧本。

沒有打道回府的大宣人,相對家底雄厚,準備硬扛。

他們相互串聯著抱成團,派出幾個人結伴去尋找楚清的採礦隊詢問究竟怎麼回事,同時,剩下的人則緊守住價格,即便不賣,也不降價。

大宣人在自己國內可以競爭個你死我活、頭破血流,但在外面,還是很團結的。

不是嫌我們東西貴嗎?我們不嫌!我們不但不嫌,還用蠟燭當篝火燃料。

在沃斯人親眼目睹下,商人們圍在一起開篝火晚會,把一籃子一籃子的蠟燭同時點燃,上面架著鍋,鍋裡小雞燉幹蘑菇。

大宣的木材資源豐富,別看很多窮人捨不得買蠟燭,但是靠山吃山的百姓,卻會從樹木裡提取原料製作蠟燭。

比如在北方,楚清剛到五棵樹村時,就見過吳大郎在山裡的松樹底下收集松油,熬化了灌裝在樺樹皮管子裡做黑蠟燭。

這還只是窮人的辦法,另有專門制蠟的匠戶,收集蜂蠟製作高階蠟燭;更高階一點兒的,比如南方那邊,匠戶會收集蠟樹樹幹裡寄生的白蠟蟲分泌出的白蠟,製作皇宮用的蠟燭。

百姓們是捨不得花錢買蠟燭,但不是用不起,只是很少有人家能省出勞動力去幹這些事情罷了,上山下山,一天就過去了,莊稼怎麼辦?

而且,南方有油竹、青藜,北方有荻草、松明,都很耐燒,可以直接點燃當做照明用,不必非要油燈或者蠟燭不可。

所以商人們點一堆黑蠟燭燉雞肉,說不心疼不可能,但是有多心疼也不至於。

可是沃斯人看著心疼!

這就像黃桃賣不出去直接爛在地裡、牛奶賣不掉直接倒進下水溝一樣,想要的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