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想換地方,就要有懂得堪輿之人,重新尋找新的玉礦,那就難度更大,也會越拖越久。

在山上連個麵條都煮不熟,楚清知道這是因為氣壓不足的緣故,這一趟,可真是風餐露宿,艱苦萬分。

葛景泰心裡無數次發誓:此生再往山上爬他就改姓!

親自走過、看過、感受過,楚清回來後繪製了詳細的地形圖,又跟大家交流了攀爬的難度,制定好開闢線路的方略,“基建隊”出發了。

山玉開採不易,每年也只有三個多月的機會,通常是安排在七月到十月之間。

每年夏季七八月份,是這裡最熱的季節,山上的積雪融化很快,泥沙與石頭會隨雪水急流而下,轉變成惡劣的“泥石流”,所以在泥石流來臨之前,採玉工人必須停止採玉,下山避險。

到九月還能開採一個月,若到十月中旬還未出山,就會面臨被大雪封在玉京山裡的危險,所以,真正能採玉的時間最多不會滿足四個月。

而因為山路崎嶇險惡,採礦尋礦迷路失蹤者有之,身背玉石在陡壁上行走失足摔死也有之。

“基建隊”不可能在全是花崗岩的山體上鑿出路來,但是可以沿途敲上粗壯的鐵釘固定繩索,讓攀爬者有個可以抓握的地方。

楚清本以為自家隊伍會遇到四王子手下的礦工,還預設了不少萬一起衝突的解決辦法。

可實際上,玉京山脈太大了,人在山脈面前如同螞蟻,千把人撒進去,幾乎看不到人影,楚清的礦又在最遠的位置,根本不用擔心與人起衝突。

丐幫先到的一千青年們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發揮吃苦耐勞的精神;而曾窮困潦倒過的鹽幫青年則拿出他們翻山越嶺販私鹽的攀爬本事,成為攀巖的技術指導,帶領大家無數次躲避危險。

相比較而言,船幫的弟兄們到成為弱勢群體,南北差異太大,下得了水的人未必上得了山,病倒許多人。

基建隊在不同的高度選擇位置搭建帳篷做基地,為之後的運輸提供便利,而病倒或摔傷的人也被安排在這裡休養。

但是船幫弟兄性子倔啊,不堪被視作弱者,但凡能動的,不能去開路,也在基地附近刨土。

他們就不信了,這周圍能長灌木叢,還長不出點兒蔬菜,等著吧,等小木他們再來給送糧食的時候,讓他把菜種一併帶過來!

農耕民族,骨子裡都是種地的靈魂。

玉礦不像別的礦石連片,而是斷斷續續地藏在岩石夾層中,可說是如煙似霧、飄忽不定。

偶爾露出的礦脈又被厚厚的岩石層包裹,每取一塊玉必須去掉大量的包在玉外的堅硬岩石,所以採玉人付出的艱辛常常難以想象。

以當前的生產力水平,基本全靠人力,背運工具、背運物資,這時候就看出人多的優勢了。

小木這些半大孩子也不願意啥活不幹、純費口糧,也加入運糧隊伍。

但深山不是好進的,又是開春時節,野獸也餓呀,有一次他們在進山路上遇到了豹子,馬匹受驚不斷嘶鳴狂跳,把小木從背上甩了出去,昏迷了半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