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張口結舌。

喜鵲就罷了,民間都說“喜鵲喳喳叫,好運就來到”,認為喜鵲是報喜鳥,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徵。

可烏鴉算怎麼回事?

很多人不喜歡烏鴉,覺得它們全身的羽毛都是烏黑的,不但不漂亮,叫聲還十分難聽。

再說,烏鴉是喜食腐肉的動物。

它們不僅會吃動物的腐肉,甚至連人的腐肉都會吃,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常在有戰爭的地方看見烏鴉的原因。

因此,人們也把烏鴉稱為“死亡之鳥”,認為它出現的地方是會發生不幸的。

水小毛說道:“看看!一身全黑,霸氣而尊貴,濃重的暗色隨著歲月的浸潤滲進身體,將優雅、氣勢與活力匯聚於體內、並浮至羽毛,沒有什麼顏色能敵過烏鴉的顏色!”

難道這是因為水小毛全身雪白,被人們厭惡久了、不自信了?

“你為何要趕走‘小甘甘’?”小寶問。

水小毛:“我是為它好啊!喜鵲和烏鴉,可都是暴躁脾氣,尤其它們成幫成夥的,我怕‘小甘甘’被它們欺負了。”

“切!”小寶反駁:“我家‘小甘甘’翅膀一伸,是你這些鳥五個大,還怕它們!”

水小毛:“你別不信,一對一,你家‘小甘甘’都未必能贏。”

水毛毛湊了過來,對水小毛說:“你跟他打一架他就明白了。”

水小毛一聲“好嘞!”就給了小寶一拳。

真不客氣啊!

水小毛比小寶小,個頭更是矮了不少,小寶不想傷到他,打起來束手束腳。

可從水小毛的角度來說,小寶還真不難打。

這幫孩子跟水毛毛學的都是“保命招數”,就是說打起來沒有顧忌,哪怕幹不掉你也得噁心死你。

比方說薅頭髮、摳眼珠、撓脖子、插鼻孔、掰手指頭……見縫插針,即便不能佔上風,也務求讓對方見血。

據說這叫“破甲”,就是哪怕對手破一點點皮,也會給對方心裡造成陰影。

雖說小寶跟大兵們也學了不少戰場殺招,可還真沒有水小毛這麼“不要臉”。

給小寶氣得“哇哇”大叫:“小毛,你你你你!”

總算把水小毛一把摁住,將他雙臂箍在背後,誰料水小毛一聲大叫:“我挨欺負啦”,大二三四五六七毛毛就嬉皮笑臉圍過來,弄得小寶手忙腳亂。

水毛毛看著打鬧做一團的孩子們就樂:“瞧見沒,喜鵲和烏鴉,就是這麼跟老鷹打架的!”

小寶不服氣:“不就是不要臉嘛!”

水毛毛一拍大腿:“對頭!交戰,要什麼臉!”

這些孩子都是在被厭棄、被欺侮中長大的,水毛毛從他們會走路就教他們自衛——不許主動欺負人,可以被動欺負。

而且要團結。

打架,沒什麼一對一的規矩,他們是一個整體,要上就一起上,哪怕是受傷,也得是一起。

他們要是不團結,還有誰能保護他們?

這種教育造成的效果,倒是跟喜鵲和烏鴉一樣了。

這也是他們會訓練喜鵲和烏鴉做幫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