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他功夫差,要怪他還沒學會一心多用。

他把心思放在感受繩子傳來的震動、和周圍守衛發出的聲響上,分不出更多的心思。

繩子另一端的水端富四手四腳拉著竹筏爬的飛快,另一名“五月五”也不差勁,一直緊緊跟隨在竹筏後面,邊爬還邊把竹筏經過的地方拍得再夯實些。

庫房裡的玉石原石分堆擺放,一共四堆,最大的一堆是青玉原石,最小的一堆是白玉原石,另外兩堆則是青白料和糖白料。

石頭都不很大,最大的百斤左右,通常都是二三十斤大小。

可見孟家也是為了運輸方便,沒有弄些大塊石料回來。

可就這四堆,也遠不是水毛毛猜想的幾千斤,而是一萬二千斤。

因為是夜裡,庫房裡也沒有燃亮燈火,不然就著光仔細看看,這些原石竟都是連石皮都去除大半的,可謂是好貨中的極品了。

水端富帶著“五月五”不停地搬運,根本分辨不出、也顧不上分辨哪堆是什麼原石,只是一股腦地往竹筏子上搬。

只在搬空一堆石頭的時候,在竹筏子上夾上一把草,就算記號了。

水端貴在心裡數到五十,就一揮手,另外四個孩子一起搖著轆轤把絞拉繩索。

這架轆轤個頭不小,是用上好的原木精細製作而成。

直徑有成年人一臂長,厚度也有二尺,不算搖把,整體長度近一個成年人的身長。

轆轤的中心套著一根直徑將近一尺,長度不到一丈的軸木。

孩子們費力地把軸木穿進起固定作用的大石條的孔洞中。

轆轤的內側套入一根略帶彎型的轆轤把。

轆轤把也是由原木製成,直徑一拃有餘,長約半丈多,能容納三個成人人扶把絞水,現在四個孩子一起倒也正好。

四個孩子搖轆轤把,一個孩子負責把繩索一層層往上疊加。

用的繩索也不一般,是水毛毛他們幫運河漕船拉縴的纖繩,結實得很。

水毛毛那是“雁過拔毛”的人,給官家幹活,不“順”點東西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很快,第一竹筏的石頭就運到了洞口,其餘的孩子飛奔過來,搬運石塊。

他們站成一排,一個傳一個地把石塊傳到河裡的小船上。

裝上一船就運走一船。

船小,處於吃水的考慮,一船裝不了多少石頭,還得搭上一個孩子撐船,所以越到後面搬運的越吃力。

好在玉石偷得很順利。

地面上有侯澤幫忙看著,四個守衛帶來的所有威脅都被他及時阻止,使得守衛們竟沒人發現庫房有恙。

而水端富他們連鞋都不敢穿,怕有聲響傳出去。

因為地道另一端通向河邊,所以裡面滲進不少水,地道里比較溼滑,使得竹筏子在裡面滑行很順暢。

快到天明時,終於把庫房搬空了。

侯澤讓孩子們把河裡的幾塊大石頭裝上竹筏,水端富他們拉過去,用這些石頭把洞口填上,兩人就躺在竹筏子上再也不想動彈。

等著他們把自己拉出去吧。

他們偷了這輩子最貴也最重的東西。

體力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