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家有萬擔糧,不養扁嘴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積累了三四天的謠言和謾罵,一個多時辰就銷聲匿跡,小寶像拍手上的土那樣,拍了拍巴掌,滿意地走了。
不得不說,孃親的招就是好用。
***************
皇宮,御書房。
“楚清的辦法很是管用啊!”
皇帝看著奏摺,發出跟小寶一樣的感嘆。
李公公在一旁欠了欠身子,沒說話。
此時不是接話的時候。
當奴才的,要隨時分析何時接話才是最好的時機,何時只表達自己是活物即可。
比如現在,皇上雖然語氣讚賞,但是自己堅決不能回應,因為災情就是災情,是讓皇上犯愁的事,自己是回應災情之嚴峻還是回應楚清的好方法?
所以,不出聲,但是欠欠身子動一動,表明:皇帝,我是活的,有事兒您吩咐!就足夠了。
李公公可以不出聲,戶部尚書劉聚卻得保持不冷場:“皇上說的是,只是楚清那邊情況還好,北方可不容樂觀。”
見皇帝的目光被吸引過來,劉聚繼續說道:“到現在為止,京郊的雞鴨剛剛一個月大,而數量遠遠不夠;更別說其他地方。”
皇帝的心情剛好一些就被劉聚給拉回現實,著實有些掃興。
將近一整個月,幾乎每天胡恆秋都會給皇上送來新的訊息,全是來自義斌府的。
楚清的種種舉措都一覽無遺地呈現在皇帝面前,皇帝頗為高興,可是,同樣的,其他地方的災情也在每日遞增。
江南六府還好些,旱情不太嚴重,蝗蟲也不算氾濫,但是整個大宣的北部以及中北部,都傳來不同程度的蟲災彙報。
隨著進入五月,北方的蝗蟲也都孵化出來,各地都在彙報田間蝗蝻密佈。
這幾日的朝會也圍繞此話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尤其關於養殖雞鴨方面。
言官們很想說養殖雞鴨勞民傷財,楚清鼓動這些真不是個玩意兒,但是想到皇帝都下旨到各地,要求翻土刈草、養殖雞鴨、平抑糧價,就改口成楚清不識時務,不辯急緩。
言官們掐住一點:勞民傷財。
這一點很有說頭,甚至是戶部尚書也無從反駁。
為什麼呢,因為規模化養殖不是一般農戶能做到的,即便僅是五十隻這樣的小規模也做不到。
首先農戶自己吃飽就很難,用什麼去喂禽畜?
通常農戶養個二三隻雞就是不錯的家庭,而農戶養雞鴨,完全是為了生蛋,是為買不起肉食而做的一種營養補充。
養豬就更不用說了,豬吃得太多,更是消耗不起。
拋去大牲畜不提,單說家禽,相比較雞,農戶沒人願意養鴨鵝。
俗話說:家有萬擔糧,不養扁嘴王。
扁嘴王,就是指鴨鵝這些體型比較大的家禽。
這句話雖說比較誇張,但也形象的說明了養殖這些家禽的難處。
養上三兩隻還好一些,若是養的多了必須要有乾淨的水源,並且對於水質的要求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