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眾臣躬身附議,這次可沒誰大著嗓門刷存在感了。

一片附議之聲,這時候不趕緊隨波逐流的,是傻子吧?

“臣附議!”工部尚書鄭春秋也附議,但是附議得比別人“高明”:

“臣以為,楚清此人踏實能幹,勤於鑽研,然,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做好每一件事情,造成些誤會也在所難免;

雖說能者多勞,但總會造成疏漏,不如全情投入其擅長的領域,也能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可為朝廷減少虛職,節省俸資。”

罵人不帶髒字啊!

胡恆秋透過人縫看著鄭春秋的後背:你咋就有臉站得筆直的?把楚清身兼數職“讚美”成大包大攬、錯漏百出?

皇帝看著他也咬牙:你罵誰呢?她的職務是朕親自任命的,你有意見?她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我給三份俸祿怎麼了?

還虛職,你倒是實職,你都幹出啥了?

還節省俸資,我三個職位養三個人就不浪費俸資了唄?

鄭春秋說完就退回原位,心中暗自滿意:嗯,趕上了!讓御史中丞攪和的,剛才差點兒就來不及參楚清一本了!

譚勉不是說即便不是言官,也可以“即使沒有言事之責,也應可以據實陳奏”嘛,我就陳奏了!

順著宰相的話說的,誰能說我不對?

好在肚子裡的學問不是假的,反話正說,還把言官們的彈劾給釘死,就算楚清定不成罪也給定成“疏漏”,反正不讓她得好。

上次夫人去找百家興,竟然聽出有楚清調查自己的意思,你不仁在先,別怪我不義。

原本說把二女兒也嫁過去,算是拉近關係,可你們都是什麼態度?

你們對我的態度,直接決定我對你們的力度!

鄭春秋腹誹得正來勁兒,聽到後方傳來“啪啪啪”的鼓掌聲。

自從楚清參加過宮裡“春節聯歡晚會”後,鼓掌都成了人們的習慣了。

眾臣抬眼看向皇帝,因為他們不敢看是誰如此放肆,所以就看向皇帝,等著皇帝喝出那人的名字。

皇帝不言不語。

鼓掌之人踱著步子走到鄭春秋身邊:“本官得好好向鄭大人學習呀!學習鄭大人做事周全!

鄭大人又要嫁閨女了吧,還往楚清她們家嫁?怕人說你聯姻是結黨營私、鞏固權力?那你自己辭官不就得了,幹嘛替親家辭官?

楚清一個人能幹三個人的活兒,你自己只幹一個人的活兒,你辭官比她辭官來得划算哪!

再說,就算她幹得多了難免疏漏,不還有你這個勤勉克己之人嘛,親家嘛,幫她查查缺、補補漏,提點提點,都是為大宣效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