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力度與態度(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正副宰相大體說了災害範圍和程度,馬上,就有工部官員站出來說,某某地方正好可以趁著旱情修修堤壩、某某地方可以掏掏河泥,大概需要多少多少銀子。
然後戶部侍郎就得站出來說,事分輕重緩急、錢要花在刀刃上,要以災情地區為主。
然後倆人就吵上一會兒。
待眾臣看到皇帝微皺一下眉頭的時候,立即住嘴。
這時就有御史站出來,說:“災情也好,維修水利也好,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都該撥款。”
戶部侍郎一看御史出來幫腔,就很頭疼,這些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而且人家就是負責說話的,只負責說話!
可沒有辦法,御史說話,必須得接茬,因為他們特別擅長帶節奏,你不說話,他們會把你往“無言以對”上引導,讓你預設,然後掏錢。
如果你說話,那更完,他們會挑字眼、會斷章取義,還要拉幫結夥,比如現在,張御史的結尾來一句:“趙大人,你說是吧?”
趙御史就點頭,抬眼看皇帝沒看他,覺得光點頭不行,再發聲:“張大人所言極是!”生怕刷不上存在感。
就跟網路上的噴子一樣,看似圍繞同一個話題在討論,卻專找邊邊角角抬槓,抬槓的角度都讓人意想不到,真是不辜負他們寒窗幾十年的苦讀。
當然,跟網路噴子、鍵盤俠也有不一樣的地方,網上的這些人,不往同一個方向噴,各噴各的,自命不凡。
人家御史們還是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的。
眼看戶部侍郎一張嘴說不過一群嘴,戶部尚書劉聚也不能幹看著。
俗話說:打了小的,來了老的。老的是幹啥的?不就是給小的撐腰的?
於是劉聚上前一步,先給皇帝拱手施禮,表示自己要插言了,然後轉身看向幾位御史,說道:“幾位大人可爭出結果了?”
御史們互視一眼,沒敢吭聲。
御史一般也只是六七品官階而已,人家劉尚書一句“大人”,他們真不敢冒然回話。
這時候,小的不行老的上,御史中丞作為從三品官職,跟正三品戶部尚書還是有講話的餘地的。
官職少一級,但御史臺可是監察百官的。“監察”二字可就當得一級使呢。
於是御史中丞陶大仁就介面了:“各位同僚只是辯理,沒有相爭,理不辨不明嘛!”
先給剛才的爭吵下定義:他們那不是爭吵,朝堂之上怎能爭吵?他們只是辯理而已。
然後接著說:“戶部難做可以理解,事分輕重緩急也沒錯,但是趁旱修堤壩,水位低,便於施工,可以少花錢多辦事,也是為戶部減少負擔。”
理由冠冕堂皇,幾位御史紛紛點頭,表示就是這個道理。
戶部尚書劉聚也點頭:“不錯,有道理!”
戶部侍郎就急了:“大人……”戶部侍郎鬱悶啊,昨晚尚書大人還跟他一筆一筆核對賬目,拼命要挪出三十萬兩銀子,說是皇上讓的。
他們兩個點燈熬油的,也才湊出二十二萬兩,現在尚書大人開口就贊同這幫碎嘴子的話,是個啥意思?
劉聚抬手輕按,示意他不要急、不要吵,接著說道:“各位大人,理辨明瞭,就停一停吧,朝會,是要先說正事兒的!”
你御史中丞能偷換概念,辯不是爭;那我戶部尚書也會,朝堂上開會呢,你們辯理的一邊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