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力度與態度(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胡恆秋把信讀給皇帝聽,這封信上,楚清闡述了當地農民對災情的預測。
還講述了當地農民所採取的措施,主要是培養蝗蟲的“敵人”,也講述了旱情不利於用灌溉的方法溺死蟲卵。
還有楚清請示可否建議各地組織人力,挖溝渠引水,方便農民灌溉田地、組織養殖“專家”宣講養殖的好方法,調動民眾積極性等等。
最後……
“這個楚清,學會告狀了?有長進!”皇帝聽到最後,給了這麼句評語。
聯想到不群拿來的密報上,關於那幾條——
當地官員假借楚清的名義下令百姓養殖,並明令數目,百姓生怨;
當地官員希望楚清能在他們指定的地域批准種植棉花;
楚清因怕逾越職權範圍,對於各地官員的災害提醒畏首畏尾。
皇帝說話的時候嘴角帶著絲譏諷的笑。
胡恆秋猜不透皇上這笑是嘲諷楚清“恃寵而驕”地告狀,還是在嘲諷那些官員半遮半掩的貪婪。
對,楚清以為自己自學成才、非常“綠茶”地給義斌府高知府紮了一針,但是在皇帝和胡恆秋這種心眼子比汗毛孔都多的人面前,那就是直白地告狀。
胡恆秋猶豫著要不要跟皇帝面前替楚清“美言”兩句,只聽皇上說道:“把個農婦逼得跟人鬥心計,過分了!”
“哎,皇上聖明!”胡恆秋放了心。
這麼聽話的下屬不好找,比白樺那小子好使多了,皇上可別給我把人嚇跑了!
在皇帝和胡恆秋的心裡,真的沒有鄙視楚清,只是表述楚清出身低微。確切地說,他們並不鄙視女子。
站得地位越高,越懂得女子的頭腦、野心不比男人差,因而才會越發打壓女性地位,把德和才放在女性群體中進行對立,刻意斷章取義“女子無才便是德”。
就如同斷章取義“君子遠庖廚”、“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一樣,為自身利益做註解。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可沒分是雄虎還是雌虎。
單說在皇宮裡,女子的頭腦和野心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宮裡的女性,拉幫結派、“控制人口”、欺上瞞下,不論是為自己還是為家族,對利益的爭奪是體現在各個層面,最後匯總到皇帝的枕邊。
只有教育資源匱乏的百姓,因為他們飽受統治階級的“洗腦”,再加上生存的艱辛以及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才會真正看不起女性、貶損女性。
“這些事暫且放一放,眼前要緊的是蝗災。”皇帝點著胡恆秋手裡的信紙說道。
胡恆秋乾脆把信紙鋪在皇帝眼前,指著前半部分內容說:“皇上您看,楚清走訪了當地農人,說手往土裡插進去一掌深,就能挖出蝗蟲卵了。”
皇帝點頭:“上一封信她就說了自己的預測,馬上又發第二封信,說老農的預測,可見用心良苦。”
胡恆秋不語,只是心裡哼唧:哼,皇上,這也就是把信當你面看了,不然第二封信的“危言聳聽之語”,還得從我嘴裡說出來!
“養雞養鴨,為國為家!”皇帝感慨:“只是,百姓可養得起那麼些雞鴨?”
胡恆秋彙報:“怨聲很大,說棉花大人‘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家家沒多少糧食,人都不夠吃,糧價那麼高,還要餵雞餵鴨。”
聽說糧價高,皇帝看向胡恆秋,希望他說清楚些。
年前米價十文每斤,就算節後有所上漲,大概也該在每斤十三文左右,也就是說每鬥米一百三十文錢。
按說這個價格比較正常,至少京都米價也沒到一百五十文。
胡恆秋又呈上一封密報,道:“這是義斌府理事處王副千戶發來的急信,上面說……”
義斌府理事處的王副千戶也是個膽大心細的,看到楚清有能力跟密偵司老大直接通話,索性站隊到楚清這邊。
楚清前腳把信交給他,後腳他也打了份加密加急的報告,並著楚清的信一起到了胡恆秋手裡。
呵呵,賭一把。
胡恆秋指著其中一頁讀道:“楚清並沒有勒令百姓養殖,而是建議養殖;
但府衙下的令比較含糊,說司棉員外郎令每戶養五十隻雞鴨,引起百姓怨言,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