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活棋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上,臣覺得,蝗災不如人禍重……”胡恆秋的話音逐漸減弱,細不可聞。
未盡之意是:他們不僅僅覬覦皇上你的錢袋。
皇帝登基十一年,僅有的一個沒有被各勢力染指的部門,就是登基後才建立的密偵司,如今,怕也是岌岌可危。
“君臣共治天下”,其實是在君主專制獨裁不能久長結果下的一種變遷,為的是“國祚綿長”。
所謂共治,是皇帝與世家門閥基於一定利益基礎上的合作。
可是“共治”很難達到平衡,所以就會產生對皇權的分割和集中的爭奪與對抗。
臣,士大夫階層,理論上講士大夫是對傳統文官的一個統稱,可以是寒門出身,也可以是世家門第出身。
但是資源往往集中在世家門閥手中,因而,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士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
皇帝若想達到自己的理想,勢必會有收攏皇權的手段,比如,慶德皇帝就搞出個“密偵司”,以“上帝視角”監察百官。
可世家為保證自己的利益,必然會在各個角落安插家族子弟,因而百官如同蜘蛛網上的結點,看似各自獨立,卻又彼此牽連。
皇帝是蜘蛛,網卻不是他結的網。
若皇權不夠強大,蜘蛛也很可能陷入別人的網中,被縛成繭。
若皇權太過強大,蛛網勢必破碎,這又是世家望族所不能容許的。
現在,獨立在這張蛛網外的密偵司,就像一個小小的火星,有可能燒壞蛛網,但也有可能成為網上的一個結點。
皇帝和胡恆秋都能察覺到,密偵司正在慢慢被蛛網附著。
“哼!他們巴不得朕‘垂拱而治’!”皇帝說。
胡恆秋斂聲靜氣,裝沒聽見。
這話頭咱不接嘴!
別看皇帝自言自語、可能沒注意到你,但你要敢弄出動靜讓他注意到了,信不信回頭你就是竊聽君言、揣測聖意的罪名?
這幫臣子,巴不得皇帝“文武並用,垂拱而治”。
反正天下太平,是他們這幫中流砥柱勤懇勉力;若他們把油水撈的差不多了,王朝也垮了,那就是帝王不作為,昏君!
先皇時期,為何要把童生試的考試年齡提前到十二歲?其實就是在培養“寒門”學子,為的就是“破解”世家“統治”朝堂的局面。
而慶德皇帝把這一年齡有提前到十歲,降低入學門檻,也是出於此目的。
考試製度改革、成立密偵司、荒地開發、軍隊退役制度改革,加上……楚清,這也是皇帝在結自己的網。
皇帝現在就像公司的股東,雖然是最大的那個,股份卻達不到51%,不,應該說,他能掌控的部分甚至不足四成。
各佔一半,皇帝還能擁有大半決策權,但是目前的朝堂上,他所做的每一個決策,幾乎都會遭到束縛。
而又不能一刀切地全部裁員換血,只能徐徐圖之。
改革考試製度,降低入學門檻,是為了培養一支僅僅忠誠於自己且頗有能力的政治勢力。
當然,“寒門”並非真正一窮二白的寒門,必然得是讀得起書的小地主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