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金木合月(第2/2頁)
章節報錯
太史令後背都冒汗了,他悄悄動了動肩膀,把貼在後背上的裡衣抖開,幸好官袍夠寬大,不然這姿勢太不雅了,殿前失儀哪!
倒不是他尸位素餐,也不是他酒囊飯袋。
而是他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更鑄渾天儀上,其餘的事情都交給太史丞了。
皇帝搓了搓額頭,他也是叫錯人了,只想著把管氣象的人找來,直接叫太史丞就得了,叫太史令來這兒幹嘛!
翰林天文院的天文官也上前來,開始彙報去年一整年的天象變化。
但是皇帝的重點不在天象的成因,他直接再問從正月到四月各地的天氣,尤其要去年臘月初一下過雪的地區的。
除了酉州府,這些地區楚清都去過。
一番查問,皇帝知道楚清在這些月份上打叉叉是什麼意思了——凡是壞的預測,全對上了!
十二月:初一東風六畜災,倘逢大雪旱年來——去年這時候下雪;
正月:歲朝蒙黑四邊天,大雪紛紛是旱年——正月初一夜裡下雪;
二月:驚蟄聞雷米似泥,春風有雨病人稀——驚蟄這天,無雷也無雨;
三月:風雨相逢初一頭,沿村瘟疫萬民憂,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豐年大有收——三月全月無雨,清明也無南風;
四月:雷鳴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蟲損稻禾——春雷如果響在甲子日或者庚辰日,肯定這一年會起蝗災莊稼受到損失,這點不能確定,但是至少楚清那裡在這兩日中打過雷。
太史令卓琢磨了一下這幾個月份的天象,開口道:“皇上,半月前,金星、木星與太陰星連成一線;下一次連成一線將在半月後。”
太陰星就是月亮,這三顆星連成一線,被稱作“雙星伴月”,或“金木合月”。
“主什麼?”皇帝發問。
其實,作為帝王,天文、曆法都是他少年時期必學科目,他知道“雙星伴月”,但還是希望太史令能說點別的。
“主……大旱!”太史令說道,然後把另一句話狠狠嚥了下去:“月與歲星同光,即有飢亡。”
“月與歲星同光,即有飢亡。”皇帝把這句話說了出來。
站在一旁等著帝王指令的戶部尚書劉聚,這會兒終於也明白了為什麼叫自己來聽他們討論天象。
這不是討論天象,而是在討論旱情啊!
劉聚開始在心裡撥算盤,今年,各地均報了旱情,但是尚未成災,奏報中只說缺水,農田難以灌溉。
當然,各地官員這種奏報,在劉聚看來,是在做鋪墊、打埋伏。
每年各地均有旱情、水患,只是程度不同。
現在,北方春播剛開始不久,及早報上來,只提旱情不提災,那就是為秋後稅收減少做鋪墊:不是我政績不好,是老天不給力。
若是旱情演變成災情,正好,給向朝廷要賑災款埋伏筆。
至於“月與歲星同光,即有飢亡”,劉聚在心裡搖了搖頭,都“主大旱”了,能沒“飢亡”嘛!
皇帝這是準備讓我掏錢唄?哼,沒有!
一天天的,從上到下,見了我就像見到欠他們債的,見面第一句:“吃了嘛?”第二句:“拿錢!”
要是碰上關係不好的,只有第二句。
你們都以為你們見我如見債務人?呸!
我見你們都如見鬼,討債鬼!
包括前邊坐著那位,我是替你管錢包哪!你能不能把態度擺正?自己往裡裝多少不知道啊?
裝一個子兒就吵著要十個,我能給你變出來是咋地?!
*注:歲星,即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