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新村新風(第1/2頁)
章節報錯
莊曉寒回了家又開始忙移民新村的事情了,打仗是男人的事,她管不著。
關燕然早就來了,為籌建學堂忙的四腳朝天,婆媳都沒什麼時間打照面。
聽說移民新村要籌建學堂,這訊息讓高家村的村民全都興奮了。
包括那位被劫掠來的官差馬大華。
他依然在到處晃盪,有空會幫著村民幹活,更多地時候,掛著他那邊腰刀四處巡邏,似乎還是乾的他的老本行。
莊曉寒早就說過他隨時可以回去,但是他偏要留下來看看。
看著那些興奮地村民興高采烈的議論學堂的事,他十分的不屑:“哪裡還沒個學堂私塾什麼的,有啥好興奮的。”
餘夏很看不慣他這態度,狠狠懟他:“你大概是不知道這個學堂是怎麼回事吧,這個學堂是不收學費的,全部費用由官府負責,先預計學制三年。意外不?”
馬大華搖了搖頭:“怎麼可能,讀書不要錢,我不信。”
餘夏傲嬌的一扭身子:“還忘了告訴你,所有移民新村人,小孩子滿六歲都要送進學堂讀書識字,大人要趁晚上上掃盲班,在半年時間內認識至少兩千個字。完不成任務的,交的租子要多些,敢不送孩子來上學堂的,租子加倍!
如果馬大人也不識字,你可要小心了,你也會被強制去上掃盲班的喲!”
馬大華吃驚的看著他:“誰都得認字才行?”
餘夏點點頭:“信不信由你。”
說完就跑了。
馬大華坐不住了。
在儒家文化裡,向來都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然而讀書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得起的,窮苦人家的孩子連飯都吃不飽,又哪裡有錢送去上學堂。
在這個清苦的西北之地開辦免費學堂,還真是開天闢地頭一回聽說。
馬大華有三個孩子,雖然他是官府的官差,但是月俸低,根本就無力送自己的三個孩子去上學堂。
現在有機會送孩子去讀書識字,你道他心動不心動?
他隨著村民來到學堂的籌備處,擠了進去。
房間內已經被圍得水洩不通,人們七嘴八舌的問東問西,鬧哄哄的,人人臉上寫著高興和懷疑。
村民們絕大部分都是不識字的,所以,對於那張貼在房間外的大紅紙上寫的什麼內容,沒人給念念解釋解釋,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餘夏一來,趕緊給關燕然解了圍:“都過來,都過來,這裡有告示,我給大家念念!”
人們圍了過來。
餘夏耐心的給大家解釋告示上的內容:“…就是說以後大家都能有地種,孩子們有書念,大家再也不用做個睜眼瞎了,只是先期開辦的時候,因為高家村現在人口不是很多,所以只辦一個班,以後根據人數在增加。
我們預計每個班收三十到五十人,學制三年,這三年裡不收任何束宥,孩子們長大之後,想種地就種地,不想種地就去城鎮裡找活幹,還可以繼續唸書學手藝、考科舉,這樣的福利都是鎮戎軍治下子民才能享受得了的。所以大家要趕緊告訴自己還沒有遷移出來的親戚朋友,趕緊搬來,搶佔好地方種地,早點送孩子們上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