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惦記人家親孃,皇帝豈能無動於衷?(第1/2頁)
章節報錯
巳時三刻,太陽已是高高掛起。
乾清宮御書房外的甬道內,被召集於此等候君臣奏對的臣子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漸漸變少。
當上呈萬言治水攻略的徐有貞,帶著滿臉止不住的喜氣模樣,恭恭敬敬退出御書房以後,今日份的君臣奏對,已是到了最後關頭。
“徐先生,請坐!”
坐久了,同時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重視,在注意到身著紺青道袍的徐濱踏入御書房以後,臉上掛著令人舒暢親近笑意的王迪,趕忙起身相迎。
對於先帝的這個情敵,別的不說,單是此人的痴情與能力,他還是比較敬佩的。
畢竟人家徐濱又不是個太監,為了守著孫太后,同為靖難遺孤的此人,竟然真得出家做了道士,準備終生不娶。
王迪換位思考了下,為了一個得不到的女人,主動斷了自家香火傳承……
放在這個崇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時代背景下,如果這種事都算不上是痴情的話,恐怕這世上,也沒有幾件可以稱得上是痴情的事情了。
再就是,結合劇中的資訊,以及昨日從太皇太后張氏那裡得到的部分隱秘,王迪基本已經還原了先帝即位前後的諸多細節。
當年太宗文皇帝於第五次征討寇虜之際,在其病重臨死前,為了大明朝的未來著想,他已是下了旨意,準備將皇位傳位於漢王朱高煦的。
幸好有楊士奇的鼎力支援,說服了另外兩位楊閣老,以矯詔方式扶持皇太子朱高熾登上了皇位。
可惜了,藉助胡善祥這個秘密情人的幫助,漢王朱高煦得以順利叛逃出京,召集舊部以後,準備效仿自己老爹那樣,憑藉手中強大的武力來奪得皇位。
同室操戈、兄弟鬩牆,這也正是當年太宗文皇帝在龍馭賓天之前,最為擔心、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想將皇位傳給有勇無謀卻頗得武勳支援的老二,而非是人人稱讚的皇太子以及好聖孫。
可惜了,該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面對漢王朱高煦的攻城略地步步緊逼,體弱多病的仁宗皇帝這邊,除了死守順天府以外,他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去送命,反倒是祭出了徐濱這個秘密武器。
表面上,身處京城始終在裝慫的仁宗皇帝,把當時還是太子的朱瞻基,貶到了應天府讀書悔過。
暗地裡嘛,他卻是派遣徐濱前往南方,依託“太子在應天府”這一憑仗,四處走訪穩定了南方七省的王爺。甚至還抽空見了朱瞻基一面,替皇帝罵醒了這個執迷不悟的不孝逆子。
就這樣,心態放平以後的朱瞻基,在南京認真悔過,專心讀書。
徐濱則是四下奔波,作為天子信使,他秘密安撫眾多王爺的反心。
而已是病入膏肓躺在床上壓根動彈不得的仁宗皇帝,他於千里之外,以人心為局,將太宗文皇帝都認為是必死的棋局,硬生生地扭轉了過來!
這才使得先帝即位九五以後,有了“不戰而屈漢王之兵”的強大根基。
更為重要的是,平亂過程中,還沒有造成太大的動盪,也沒有造成太多將士們的死傷。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絕對稱得上是和平演變。
是以,平亂漢王,徐濱厥功至偉!
所以說,即便明知道徐濱就是自己的情敵,先帝還是立下了“待朕駕崩之後,你方可回來,骨埋西祠之地”這等殊榮。
既然先帝都能看得開,王迪更無所謂了。
即便真做錯了什麼事,那也是他朱祁鎮做的好事,與他王迪有何相干?
“貧道徐濱,見過陛下。不知陛下召貧道前來,所謂何事?”
含笑作揖之際,徐濱打量了下皇帝。
第一感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