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陛下不可!(第1/2頁)
章節報錯
奉天殿內,隨著禮部左侍郎楊善岔開的話題,氣氛稍顯鬆快了一些。
待到李復將十冊完整版的強國之策…在當下這個階段,絕對算得上是完整版的強國之策,遞給幾位閣老還有英國公張輔等人以後……
過去了一刻鐘的時間,許多人開始探頭探腦,心中俱是有點納悶,那小冊子看著也沒幾張紙啊,前面那些大佬,看得怎會如此墨跡!
好在是,察覺到皇帝還在閉目養神以後,十幾個官職不低的文人武勳,無視錦衣衛兇巴巴的目光,開始湊到手持十份黃冊之人的身邊跟著一起檢視。
越看,他們越是心驚。
言簡意賅的言語,鞭辟入裡的分析……
單是一條強國之策的話,在許多人的眼中,可謂是漏洞百出。
但是,當這一條條漏洞百出的強國之策環環相扣之際,這些臣子們,愣神發呆的同時,全部陷入到了胡思亂想當中。
閣老國公們看完,後面的臣子們,很是自覺地開始提起速來。
待到所有人看完以後……
當即便有人以羨慕的眼光,看向王驥、王翱還有于謙這三位即將走馬上任,可以掌管一方軍務兼理糧餉的總督。
當然了,還是有不少人想要以不合禮制規矩的名義,諫言皇帝不該越級提拔于謙。
只不過,冊子上已經明說了,總督之位,是因事而設,事畢裁撤的特殊官職,再加上奄遏下水大捷的功勞……
將具有臨時性的宣大總督之位封賞給於謙,也不是那麼令人難以接受。
最主要的是,于謙,是太宗文皇帝留給朱氏後人的柱國大臣。人家,可是有真本事的。這一點,立於奉天殿內的臣子們,基本都是一清二楚的。
再者說,相較於其它關乎到自身利益的強國之策,于謙這點事,不少人已經都壓根不在乎了。
因為多數人在這一刻起,忽然用一種很是複雜的眼神,看向了前排幾位閣老的所在位置。
皇帝的新政,就像剛剛楊善說得那樣,完美如斯!
往後的幾年,十幾年,或是幾十年,國家側重的方向是哪一塊,大家該乾點啥,基本心裡也都有了數。
《劍來》
如此這般的話,作為時刻給皇帝出謀劃策的內閣成員,就在這麼一瞬間,在許多臣子的心中,他們忽然感覺到,曾經需要仰望敬畏的閣老們,其地位,已不再是那麼高高在上了。
就算現在這一批內閣成員倚老賣老舍不得放權,但瞧瞧他們的歲數吧……
除了曹鼐、張益這兩人以外,像三楊閣老還有陳循、苗衷、高谷這些人,哪一個不是六七十歲即將致仕的老頭子。
而皇帝呢,今年才二十二!
人家身後,還站著親孃孫太后。
往後的日子裡,如果不乖乖聽話,年輕的皇帝,人家可是有大把的時間來陪你玩。
到了那個時候,一旦忤逆了皇帝,自身官位能不能保住,這才是絕大多數人最為關心的問題。
其它的嘛,那都是虛的。
當然了,自此以後,朝廷變成皇帝的一言堂,這也是許多臣子都不想見到的事情。
但問題是,誰特麼有能力,可以站出來扛起那面對抗皇權的旗幟啊。
人,貴有自知之明。
文臣裡面,在弄權玩政治這一方面,傻子很少。
就算是于謙,他不是不會,只是不用而已。
現如今,不說文臣這邊齊不齊心,單是瞧瞧諸多武勳們那掩飾不住的笑臉……
縱使有人再不想見到太祖高皇帝時期的霸道皇權呢,但這些人,除了在心中嘆上一口氣道上一聲“大勢不可違”以外,也是別無他法。
能力不夠看,若是在別人面前,還能講些聖賢書中的大道理唬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