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欺負你讀書少(第1/2頁)
章節報錯
宜城酒樓,地處汴京城西邊。
沿河道一路向北,便是金水門。沿街一直往西,便是西水門。向南二里地不遠處,又是汴河。
此處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絕對是個人氣聚集的好地方。
操著四方口音的外鄉人,多到了什麼地步呢…從《清明上河圖》當中描繪出來的繁華景象便可窺見一斑。
要知道,那副傳世名畫的取景地,不過是在汴京城的東南角而已。
較之與宜城酒樓的位置,不說有著天壤之別吧,但其中那不小的差距,卻是做不得假的。
是以, 處在這麼個風水寶地, 能光臨宜城酒樓消費的, 多為南來北往西渡東遊且手頭較為富裕的人。
今日劉二爆出來的訊息,對於有些食客來說,尤其是對那些首次來到汴京城的外鄉遊人而言,這可比自家小縣城裡的說書人講得帶勁多了。
品著瓊漿玉液,吃著美味佳餚,聽著宮闈秘聞,生活汴京城內,這小日子,簡直太令人身心愉悅了!
《第一氏族》
“當初先帝太宗呢,也是認為皇孫是遭了劉娥陷害。雖說當時有官家百般勸解吧,但劉娥還是被押入死牢,賜下了鴆酒。好像也正是因為此事,導致官家和太宗先帝生了嫌隙。”
“萬幸的是,機緣巧合下, 命不該絕的劉娥, 被剛剛提升為知樞密院事的蘇義簡蘇大人救了下來, 以假死脫身瞞過了所有人。恰巧呢, 蘇大人還是劉娥的失散小叔子。”
頓了一下, 待到堂內諸多食客驚異於劉娥在這種必死局面下都活過來的時候,接過張三端與自己的盛滿上好羊羔酒的託盞,一飲而盡長吐一口酒氣,劉二接著說道:
“而後嘛,不知是因何緣故,劉娥並未逃出汴京城就此隱姓埋名生活下去,反倒跟隨當初還在秦王府當中任知門客的蘇大人,以婢女身份混進了秦王府。”
“在這期間,德昭君王返京被害,又因為此事,官家懷疑是太宗先帝謀害了德昭君王便上殿質問,卻是被雷霆震怒的太宗先帝下旨入獄,可嘆君臣父子間的隔閡日益見深。”
“而劉娥那邊,可能是由於她的點茶技藝頗佳,甚得秦王夫婦喜歡吧…沒多久的宮廷政變,劉娥被安排為領舞,準備奉秦王夫婦之命去刺殺太宗先帝。”
“可惜,秦王棋輸一著,被劉娥聯合蘇大人檢舉揭發,幫助太宗先帝破了必死之局。”
“在獄中,秦王將謀害皇孫還有德昭君王這兩件事,推到了兵部尚書盧多遜的身上,言稱是盧多遜為了讓他下定決心起兵造反,才做出此等惡事。”
“是以,劉娥蒙冤一事,到了這便算還了她一個清白。不過再怎麼說,皇孫終究是死在劉娥的懷中,為此,太宗先帝認為劉娥是個不詳之女。”
“好在是,功過相抵,太宗先帝饒了劉娥一命,卻是令她遠走他鄉,不準再出現在當朝官家面前,更不許她入宮為妃。”
“瞧見沒,太宗先帝不許劉娥入宮為妃的口諭,是在這說出口的!”
假假真真,真真假假。
聽聞劉二所言,其實呢,對於許多人來說,他們心裡也明白,這小子講的話,怕是有所不實。但是呢,於此事無從置喙的他們,一時之間,卻又找不到任何證據來反駁人家的言辭。
“誰知你說的是真是假!”甄春良也不傻,他明白這種人講的話,頂多只有七分真而已,喝了點酒,略顯微醺的他,也不管同桌士子的勸阻便義正言辭大聲講道,“再者說了,你自己都承認了,太宗先帝確有留下不許劉娥入宮的遺詔,即便只是口諭,為人臣子者,也理應恪守遵循…這天底下的事情,再大,那它也大不過忠孝二事!”
“這位仁兄,你說你著什麼急啊!小弟我後面還有話未講完呢,待我說完,還請在座的貴客們道一道,我說得有沒有道理!”
與臉紅脖子粗咄咄逼人的甄春良有所不同,喝酒不怎麼上臉且沒有尖嘴猴腮樣的劉二,此番笑呵呵的模樣,倒是給人一種不顯鋒芒的忠厚老實樣,讓人心中頓生好感。
況且,這年頭賦稅徭役繁雜,在身份沒有轉變成為人上人的時候,往日裡,縱使一些人不敢明著叨叨幾句吧,但他們心中對於士大夫階層,或多或少還是有所怨言的。
今日倒好了,讓他們大開眼界的就是,在這汴京城內,竟有義士為劉娥母子仗義執言,敢於當眾抨擊滿朝士大夫的過錯。
再加上先入為主的印象,當下這個時候,除去十幾位士子以外,對於堂內那些非官僚層面的食客來說,他們已是傾向於這位小兄弟講出來的話語。
“貴客們,咱接著往下講,諸位仔細聽…哪曾想,已有身孕的劉娥,兜兜轉轉下,竟是來到了滑州地界,正好趕上那兒黃河發了水災。太宗先帝委派三位皇子一同去治理黃河,三人同權,治水有功者即可立為太子。”
“在治水期間,許王利用各種卑劣手段構陷當朝官家,甚至是說,官家都險些被他害得…差點喪命於滑州城!萬幸的是,已近分娩期的劉娥,又救了官家一命。”
“而且不光如此!大災過後,必有大疫…關於這一點,想必諸位貴客走南闖北定是見多識廣之輩,心裡應該比我更清楚。”
“在這治水期間,不少逃到城隍廟的災民,可是親眼見到劉娥挺著大肚子帶領當地人一齊去採摘草藥熬煮藥湯,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做好提前預防準備…關於這一點,現如今,滑州當地可是有很多人都知曉此事的。”
“而後,劉娥順利誕下大皇子,在太宗先帝聽聞許王的誣言謗語又將官家押入大理寺牢獄之際,她不顧自身生命安危,抱著孩子上殿請求太宗先帝看在皇孫的面子上饒了官家,而她願意領罰受死。”
“最後,許王陰謀敗露,當著太宗先帝還有滿朝士大夫的面引頸自刎,當時還是襄王的官家,就此被加冕為太子…劉娥,也並未被太宗先帝治了任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