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般的情況,先帝太宗的一份口頭遺詔,憑啥就能阻他入宮?

對此,王欽若心裡很是清楚。

最為重要的是,當下這個時候,嫡皇子與郭皇后先後薨逝。在王欽若看來,這簡直就是老天爺在為劉娥母子鋪路啊!

所以嘛,本著利益最大化的心態,王欽若先人一步,直接請封大皇子加冕為太子。

其實呢,若非生怕小命不保,王欽若都想勸諫官家早早禪讓皇位與文曲星大皇子。

可惜,他沒那個膽。

...

王欽若講完,對於滿朝士大夫而言,說實在的,能想到這一層的,其中也不在少數。

畢竟不管怎麼說,後宮不能無主。泱泱大宋朝,也不能沒有太子。

當然了,還有一個最客觀的原因,那就是,當朝官家,現如今已至不惑之年。

但是呢,令人比較頭痛的就是,官家子嗣太過稀薄!

稀薄到…目前在世的,只有大皇子和壽康公主,以及懷有龍嗣的潘貴妃。

且不說潘貴妃已經有了滑胎兩次的先例,就算這次能夠保住腹中龍嗣將其順利誕育下來,誰又能夠保證,那一定就是位皇子啊?

就算是位皇子,瞧瞧潘家父子二人這貪財貪權慾壑難填的樣子,再對比劉娥母子的大仁大德……

僅是為了防止外戚干政禍亂朝綱這一點,可以說,近乎所有想明白這裡面彎彎繞繞計程車大夫們,也不想潘家女兒被冊封為皇后。

當然了,大皇子失了半條腿,這終究是個繞不過去的檻。

是以,多數抱著“君子可欺之以方”心態計程車大夫,他們想再等等,再等上個兩三年,看看後宮當中是否有妃子誕育下來皇子,到了那個時候再議太子也不遲。

哪曾想,王欽若這廝真會見縫插針,當著滿朝君臣的面,現在就把這事給提了出來。

“陛下,大皇子有功於社稷的確是不假,但我泱泱大宋若是讓腿有疾者繼承了皇位,豈不是有礙觀瞻,引得外人恥笑?”頂著巨大壓力,也是仗著自家妹子懷了“龍嗣”,不想坐以待斃的潘良出列進言。

官家應允劉娥母子進宮這事他都不想見到,更別說直接加冕大皇子為太子了。

要知道,真小人潘良,與其父親韓國公潘伯正,他二人可是冒著誅九族的風險,才讓自家妹子懷了別人的種。

再加上現如今郭皇后與嫡皇子她二人統統薨逝……

往前再進一步的大好機會就擺在眼前了,不替自家妹子爭一把,對於同樣做著宰相夢的潘良而言,他豈能善罷甘休。

然而,他這邊話剛撂下,官家還未說什麼呢,繼王欽若之後,三司使丁謂也適時站了出來。

“陛下,大皇子是為求良方以安萬民,才放棄了補全身軀的機會……”話語頓了頓,察覺出官家對於立大皇子為太子一事沒啥不滿以後,丁謂登時安心了不少。

“大皇子身軀已殘是不假,然,臣以為,大皇子的品性,卻是不朽!”

“古聖先賢有云,立德、立功、立言,此之謂三不朽。”

“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這三者,如今看來,大皇子皆不缺。”

“再者說,前秦厲皇帝苻生,天生殘疾少一隻眼…南朝梁元帝蕭繹,亦是如此…還有道出‘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司馬衷,更是一個痴愚兒…甚至是盛唐時期,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順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這七位,史料明確記載了,他們都曾患有風疾之症,以至出現口眼歪斜、言語不利,乃至半身不遂……”

“且不論患有風疾之症的幾位大唐帝王,像苻生、蕭繹、司馬衷這等殘虐痴傻之輩都能繼承前人皇位…我朝大皇子,至誠至孝,品性不朽,上秉天運,下安萬民,如何做不了大宋朝的太子?”

丁謂話語落罷,韓國公潘伯正和潘良當即就傻了眼。

他二人,識字歸識字,但史書卻是不曾看過幾本,哪會知曉歷史當中竟有如此之多的廢疾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