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臣還聽聞,大皇子身處遼軍大營昏睡之際,萬米高空處曾出現了日暈霓虹這種不詳預兆…得天之幸,幸得天佑啊!大皇子甦醒以後,此等預示著兵禍的不祥徵兆,竟在轉瞬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陛下!臣略懂星相之術…是以,臣認為,大皇子定是那掌管世間文運的文曲星轉世,這才能夠以一己之力影響戰爭走勢,且創作出此等舉世無雙的啟蒙讀物。”

“星官下凡,造福大宋,施恩萬民,豈有將其置身於宮外泯沒於皇室的道理?”

剛被提升為資政殿大學士的王欽若,那日,跟隨官家返京的他,在見到群臣力諫官家不要違背先帝遺詔的那一刻起,他就在琢磨著怎麼藉此良機打壓打壓朝堂中這些老王八蛋們。

沒錯,在王欽若的眼中,像什麼畢士安、寇準、王旦還有曹鑑、郭賢、潘伯正這些虛偽愚昧且不知變通計程車大夫們,一個個的,都是老王八蛋!

想他王欽若也是才高八斗,經腹滿輪,卻只是因為出身於江外之地,在這朝堂之上,竟屢屢被這些老王八蛋們欺負排擠。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最為重要的是,在王欽若的眼裡,太祖皇帝還有太宗皇帝他倆,你說你龍馭賓天就龍馭賓天唄,瞧瞧留下來的是什麼破遺詔啊!

太宗先帝的“不許劉娥入宮為妃”,至於這麼小題大做嘛。

還有太祖皇帝留下來的“不用南人為相”,“南人不得坐吾此堂”這些遺訓,咋了,盛唐時期江外都有名相張九齡,怎麼到了大宋這,南人就不行了?

是以,對於特別想當一當宰相的王欽若而言,他要循序漸進,一點點撬動趙氏祖宗留下來的家法,以此達成自己坐上宰相位置的最終目的。

幸運的是,大皇子太給力了!

至誠至孝感動上蒼就不說了,這幾日,汴京城內沒聽過劉娥母子二人的,應該是不多了。

現在呢,再瞧瞧這朗朗上口的《三字經》,以及拼音字母這一全新的注音識字方法……

無需多想,王欽若心裡很明白,當下這個時候,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兩樣之於整個儒家的重要性。

所以嘛,此時此刻,只需先人一步,動一動嘴皮子,整點錦上添花的事兒,沒準就能遂了官家的心願。

太宗先帝的遺詔被破,那太祖皇帝的遺訓,還會遠嗎?

“陛下,臣附議!太多的且不說,臣以為,執國便如執秤,當以公而求平,不平則不穩,不穩乃是國之首禍…是以,有功不賞,非明君之道!”

“劉娥母子二人,為國,為民,為了陛下,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莫大犧牲與貢獻,如若還執著於先帝留下來的一份口頭遺詔…這恐非明君所為!”

言語之人,是剛被提升為三司使的丁謂。

較之王欽若,他更有才華,野心也更大。

只不過,和王欽若一樣,他也是南人。

“陛下不可!”

“陛下……”

此時此刻,郭賢和曹鑑這倆最不希望劉娥母子進宮計程車大夫,他們身上的壓力不可謂不大,卻又不得不在其他人陷入猶豫的時候趕緊站出來。

然而還不待他二人把話講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就是,看不出有任何不悅神色的官家,竟然一錘定音道,“劉娥與大皇子進宮一事,以後無需再提,她二人不會入宮了……”

接劉娥母子二人進宮,趙恆日思夜想,天天盼著。

然而昨日恩愛過後,劉娥與他講了,自家好吉兒一點都不想進宮。

其一,是不想讓他這個父皇左右為難。

其二,是不想失信於阿茹娜這個救命恩人,待到春暖花開時,可以隨時隨地帶她外出遊玩。

其三,則是吉兒講了一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表達了已經過了外傅年齡的自己,想要外出遊學的念頭。

《禮記·內則》有云:“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記。”鄭玄注:“外傅,教學之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