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夜風雪,轉過天來,汴京城內外,一片銀裝素裹。

瑞雪兆豐年的氣氛下,生活在美麗熱鬧汴京城當中的黎民百姓,各人與各人的悲喜,也不盡相同。

高興快樂的那些人兒, 雖說各有各的原因吧,但幸福感基本還是一致的。

而那些滿心憂慮的人兒,他們當中,有心憂炭賤願天寒的,有怕來年豐收穀賤傷農的……

總的來說,這些人為之而憂慮的事情,基本都逃不過衣食住行這幾樣。

因為…居京城大不易啊!

相比碌碌人世間操碎了心的凡人, 此時此刻,垂拱殿內,端坐於龍椅上的趙恆,在渡雲軒過了一夜的他,很是神清氣爽。

貌美如花的劉娥,讓他很爽。比劉娥讓他更爽的,是自家體貼懂事又長臉的好吉兒!

...

拼音字母以及《三字經》之於這個時代有多重要,王迪比誰都清楚。

可以說,當下最困擾滿朝士大夫的,並非北方強敵,而是內部佛道二教之於皇帝的影響力。

畢竟不管怎麼說,因為燭影斧聲及金匱之盟的關係,繼承太宗先帝一脈的官家,在不少世人眼中,他確實有那麼點“得位不正”的意思。

是以,為了向天下萬民證明自己才是最名正言順的皇帝,他不得不借助佛道二教在民間普羅大眾的影響力。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再加上宋朝立國至今不過四十五年,先前在漫長的亂世中, 由於佛教思想的蠱惑能力, 連許多有傳承家底的文化人都開始沉迷於佛教思辨哲學。

而那些不識幾個大字的普通人,又相信佛教的輪迴因果報應。

是以,自打在漢世宗孝武皇帝實施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原本佔據中原主流思想地位的儒家文化,因為跟不上時代潮流,說實話,歷經千年到了宋朝這,已是有點涼涼的意思了。

這在王迪的眼中,用更通俗的話語來解釋,那就是……

相較於起起伏伏被滅了數次乃至十數次的佛道二教,沒怎麼更新過版本的儒家文化思想,實在是太落伍了,已經到了不打補丁快要執行不下去的感覺了。

而這種局面,決非儒家士子…尤其是那些有著滿腔正氣的大儒想要見到的一幕。

但是呢,令人很無奈的就是,越來越多計程車子,他們讀書,不過是為了謀得一官半職而已,沒什麼人去關心儒家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光大。

這可急壞了許多憂國憂民計程車大夫們。

正當某些人考慮要不要進言力諫來上一波毀佛滅道的大義言辭之際,橫空出現的搭配著拼音字母的《三字經》,這一神奇創造,在許多人的眼中,用來啟蒙孩童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佛道二教不是挺能發展信徒的嘛,他們就是再厲害呢,也萬萬不能將教派經義灌輸給七八歲以下的頑童來聽。

但是呢,《三字經》卻可以!

朗朗上口,循序漸進,且僅有千百餘字,卻包含著世間諸多小故事與大道理。

再就是,很多士大夫忽然意識到,只要學會了《三字經》、《千字文》以及為數不多的二十六個拼音字母,對於那些喜好讀書有著上進心的聰慧孩童而言,就算沒有夫子手把手的教導,他們也完全有能力在幼年時期翻閱更多的書籍,知曉更多的忠孝道理。

雖說還不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吧,但最起碼能從源頭改善一下儒家的影響力。

只要再過個十來年,待到越來越多經過《三字經》《千字文》啟蒙的孩童長大以後,沒準就會出現幾個像大皇子這樣的奇才,一舉改變現如今儒家的衰敗地位。

只不過,《三字經》及拼音字母越好,很多人,就愈發問心有愧。

“陛下,《三字經》…雖寥寥千餘字,卻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實乃孩童啟蒙最佳讀物…少年強,則大宋強,這是昊天上帝在佑我大宋,垂祚延萬世啊,陛下!”

連比劃帶說,言真情切的王欽若,直視著官家,一點都不在乎寇準等人投來的鄙夷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