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三日壬午。

經過昨日一場稀里嘩啦的凍雨,明媚陽光下,暈乎乎膝枕在李婉兒大腿上的王迪,聽著外面呼嘯而過的颯颯寒風,知曉再有不久便要返回澶州城以後,他心裡還是有一丟丟的小驚慌。

畢竟就要見到趙恆還有劉娥這兩口子了, 尤其是劉娥這個明確載於史書當中被稱之為“有呂武之政治才能,無呂武之惡毒狠辣”的傳奇女子,說實話,王迪還真怕她瞧出點什麼來。

一個二婚女人能入得宮中成為皇后,活著權傾天下,死後還能得到仁宗趙禎、司馬光、范仲淹等一眾君臣的褒讚,縱古至今這種女人也不曾有幾個啊。

有這種精明女強人作為母親, 對於還未正兒八經學過表演的王迪來說,他確實還是有點壓力的。

“前面就是黃河了!這麼寬的一條河都被凍上了,好厲害呀!”

前日,初吻被奪以後,藏不住心事的阿茹娜,當即就和母親表明了想去南地大宋逛一逛的心思。

女大不中留,況且對於出身於薩滿教信奉“生於天地間,長於天地間,魂歸天地間”的託婭而言,只要腳踏大地,抬頭可以望見藍天,去哪兒生活都一樣。

當然了,拉扯大一個如此優秀的女兒,平白無故讓別人給順走了,若非還有其它原因,託婭肯定捨不得自家女兒跟著宋人小皇子跑到南地宋境生活去。

至於原因嘛,還是為了薩滿教的發展及延續。

要知道,當初為了更好地管理北地遼境的漢人,在大遼還未建立之前, 契丹貴族們便以特別包容的姿態, 容納了佛教在所屬領地的發展。

剛開始,並未盛行起來的佛教,其滲透影響力,還只是在遼國平民階層的漢人之間傳播。絕對多數的契丹貴族,信奉的還是本土薩滿教。

只不過,略顯無慾無求講究死後魂歸天地的薩滿教義,明顯與可以轉生到極樂世界的佛教教義差了太多!

所以嘛,在佛教極具凝聚…或者應該說是極具蠱惑人心的巨大魅力下,越來越多的契丹貴族,也開始對佛教有所認可,並有所依靠。

西紅柿

最明顯的就是,天性殘忍多殺罰的蕭太后,由於做了太多惡事,她自己也害怕死後會墮入無邊地獄。是以,甚為信奉佛教的她,每歲正月,皆不食葷茹,還大修齋會,建造佛塔,住持佛事,舍粥飯僧,冀望於獲得佛祖福佑。

上行下效,擴張速度極快的佛教,在北地遼境是越來越昌盛。與此同時,組織架構一直鬆鬆散散的薩滿教,與之相比,可謂是相形見絀。

當然了,這種已經稱得上是宗教戰爭的重要大事,對於信奉自然之道崇尚天地萬物的薩滿們而言,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對此根本就沒有太大的認知感覺。只有少數像託婭這樣的大薩滿,才憂心薩滿教的未來發展情況。

是以,託婭之所以痛快應允了自己女兒的請求,還有出於傳承這一重要原因。

她想讓更為年輕的阿茹娜出去見見世面,如果可以的話,在未來的某一天,不管阿茹娜是否還能重返大草原,她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向世人弘揚傳播一下薩滿教的思想文化。

故而,剪下一綹女兒的長髮好好收藏起來,在鄭重其事(連嚇帶唬)的與宋人小皇子講了一句“不許打阿茹娜”以後,盼著雛鷹能獨立翱翔於藍天之上的託婭,直接將自家姑娘交到了王迪手中。

只不過,剛剛阿茹娜的一句無心之言,卻是讓王迪動了一絲殺心。

這一絲殺心,並不是在針對阿茹娜。

而是因為阿茹娜剛剛講的話語,其中提及到的“黃河”二字,令王迪想起了一個名不見經傳,卻在原本歷史長河中影響了數個朝代的興衰,造成了千百萬無辜漢家兒女死亡的小人物。

此人名叫李垂,字舜工。

之所以知曉這麼個小人物,完全是因為當初徐有貞在萬言治水書當中提及過此人有不下四五次的樣子,甚至他還將宋、金、元三個朝代的滅亡原因,都與此人掛上了鉤。

若非如此,王迪哪會關心知曉這樣一個小人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