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庚辰朔,也就是十二月初一。

知曉再有幾日就是《澶淵之盟》和約簽訂的日子,對於即將返回澶州城的王迪來說,在這件事上,別說他沒有能力去改變什麼了,縱使有,他也沒動過想要改變歷史軌跡的念頭。

在他看來, 這份在他人眼中被視作恥辱實則卻大賺特賺,與後世“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和約,以目前客觀情況來看,絕對算是對宋遼雙方最有利的一種局面,尤其是對大宋而言。

畢竟宋遼雙方單以軍事實力來講的話, 當下這個時候, 先天不足缺少騎兵的宋朝這邊,屬於守城有餘,攻伐不足。

論地緣政治的影響力,大宋更是不如人家大遼。

是以,若想全殲了這小二十萬數量的遼軍,滿朝心思頗多計程車大夫,豈能允許自己的便宜老爹如此胡來?

即便打著徹底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名號堵住滿朝臣子的嘴巴,想要剿滅這些遼軍,王迪估麼著,大宋這邊需要付出的代價,且不提各地的無辜平民,單就禁軍士卒死傷而言,恐怕至少都要在十五萬人以上。

畢竟不管怎麼說,想在廣袤的平原上圍追堵截遼人的精銳鐵騎,豈會有那麼簡單?

在王迪這個曾經的“正統大帝”眼中,雖說大宋將健壯者招募當兵的募兵制度確實很不錯,但是……

先不說他後來設立的新軍八卦大營,就算和最初的三大營相比,大宋這邊的禁軍野戰水平, 也還是差了太多, 太多。

以己之短,跑到城外面和遼人鐵騎打野戰……

無需有太多次,只要敗上那麼一兩次,王迪堅信,這定會引起朝野上下的極度恐慌。

萬一再被找回士氣的遼兵越打越順,透過以戰養戰的方式反推了回來,到了那個時候,哭都沒地方哭去!

再就是,真把這群草原狼餓極了逼到退無可退的地步,自此以後,怕是得有那麼一段時間,黃河以北的大片平原,日日夜夜都將沉陷在兵燹(xiǎn火)之厄當中了。

破壞容易建設難!

已是不良於行的王迪,可沒打算御駕親征去救治一個爛攤子的大宋朝。

是故,現如今,僅僅只需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的代價,就能迎來相對意義上的和平,這種事,對於年入一個多億歲幣的大宋而言,簡直不要太划算。

最為重要的是,待到和約簽訂之後,兩國互市,宋遼雙方將會開展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這幾個字,絕對是重中之重!

比宋朝國土面積還要遼闊的大草原上,除了牛、羊、駝、馬這些牲畜以外,也沒啥值得宋人購入的好玩意了。

但是,對於沃野千里,資源及其產業結構都特別豐富的大宋而言,就很不一樣了!

各種檔次的茶葉、紡織品、瓷器、礦物、香藥等諸多價值較高的產品,皆是北地遼國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資。

所以嘛,待到和約正式落實以後,設定在河北、河東地區多達十數個的大榷場,將會以貿易剪刀差的方式,從大遼身上賺取數以倍計乃至數十倍的鉅額利潤。

還有一點也特別重要,那就是如若沒有任何意外發生,那麼往後的日子,按照朝廷立下來的規定,宋人和遼人做買賣,是不允許使用銅錢或是其它貨幣進行交易的,只能採取以貨易貨的方式。

但是呢,除了牛羊馬這類牲畜以外便再無多少好玩意可供售賣的遼人,只要他們想購買宋人的產品,那隻能使用手中的銅錢或是黃金白銀來作為支付手段了。

最終的結果,不言而喻,大量貨幣回流到大宋這邊,在無形的貨幣戰爭當中,宋朝佔據了不敗之地。

況且,從現在起,最多不超過三十年的功夫,王迪有信心將整個大遼已經明顯漢化的餓狼們,馴化成為聽話的狗狗。

一年三十萬歲幣,三十年,不過是九百萬歲幣而已。

花點小錢錢買和平買發展換取宋遼邊境人民的安居樂業,最終麻痺了敵人收為己用,這種事,只有傻子才不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