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軍大營,質子帳外。

一座直徑約在丈餘寬度,由大小不一的石塊堆砌而成的簡單卻不簡陋的祭壇,在其四周,正燃燒著熊熊烈焰。

寒風颯起,直入雲霄的淡淡煙霧,裹雜著刺激且濃烈的松油香氣,很快便彌散在遼軍大營上方。

“你們瞧, 那是長虹貫日!”焦急等待之餘,楊延輝心有所感,抬頭望了一下湛藍天空。

入眼所見,景色美得令人不可思議。

本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心思,他連忙招呼身邊其他人一同觀之。

聽聞楊延輝所言,眾人緊隨其後,抬頭一瞧,只見那個鑲嵌在湛藍天空當中的大太陽,在其四周,竟是出現了好大的一個日暈虹霓。

見到這極為罕見的一幕,與旁人反應大不相同的就是,韓德讓還有曹利用這倆人的臉色,就像見到了多麼恐怖的事情似的,登時變得相當難看。

他二人之所以有這樣的反應,還是因為他們書讀得多,知曉的東西多。

要知道, 在世人眼中顯得格外豔麗的日暈虹霓美景, 自古至今, 一直都被認為是一種不祥之兆,預示著災禍即將臨近。

《淮南子》曰:“虹蜺者, 天之忌也。”

《文子》曰:“天地二氣即成虹,人二氣即生病。”

《春秋演孔圖》有云:“霓者, 鬥之亂精也。鬥失度,則投霓見。”

《周書》亦有云:“清明後十日虹始見,小雪日虹藏不見,虹不收藏,婦不專一。”

《河圖稽耀鉤》講道:“鎮星散為虹霓,虹霓主內yin。又霓者,氣也,起在日側,其色青赤白黃。”

作為有學之士,韓德讓和曹利用他們都知曉,日暈虹霓一旦出現,將會帶來一個特別不詳的預兆,那就是導致天下大亂的戰爭!

《爾雅·釋名》中提及到,“暈,攻也,純陽攻陰氣故也。”

《黃帝佔軍訣》曰:“攻城,有虹從南方入飲城中者,從虹攻之勝。白虹繞城不匝, 從虹所在擊之勝。謹守其缺,賊乃從其地破走。”

在先秦兵陰陽家看來, 日暈是引導軍隊進攻的標誌。隨著虹霓的指引進攻它停駐的位置,必然能獲得戰鬥勝利。

現如今,這且大且清晰的日暈,不偏不倚,正好停留在遼軍大營上方……

見到這一幕,豈能不讓韓德讓心裡一驚!

相由心生,面色大變也就不足為奇。

至於曹利用嘛,他書讀得更多,懂得也更多,想得亦是更多。

就像楊延輝將軍所講的那樣,日暈虹霓正是白虹貫日之景。

《戰國策》有云:“唐睢謂秦王曰:聶政刺韓相,白虹貫日。”

《史記》當中也記載了,“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如淳注曰:虹,臣象;日,君象。”

日,也就是天上的太陽,是為君王之象;虹,為臣象。

而白虹貫日之景,一直以來,都有被認作是臣下弒主的不吉象徵。

日暈,七日內無風雨,亦為兵;半暈,相有謀;黃,則吉;黑,為災。

暈再重,歲豐;色青,為兵,谷貴;赤,蝗為災。三重,兵起。四重,臣叛。五重,兵、飢。六重,兵、喪。七重,天下亡。

仔細瞅了瞅頭上的日暈虹霓,不多不少,正好四重,主臣叛!

這尼瑪……

自家人知自家事啊!

自己的父親,一心一意堅持著“兄終弟及”傳位舊制,想讓他的好女婿冀王趙元份登基九五之位,這種事,旁人都早已知曉,曹利用他身為人子又豈會不知?

不光知曉父親的心意,連他背地后里做過的以及正在做的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雖說曹利用不是事事皆知吧,但或多或少他還是有所耳聞的。

可以這麼說,若非有這麼個一直在拖後腿的父親存在,自認自己相當有能力且不比丁謂、寇準要差到哪去的曹利用,他豈會冒著生命危險來做這勞什子的議和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