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於謙,作為簡在帝心的堅定皇黨派,他的一言一辭一舉一動,在不少人的眼中,有可能就代表了皇帝的意思。

好在是,臭脾氣一直沒怎麼改的他,身為朝中的二品大員,又統掌被劃為十六個區擁有一百五十萬戶的京畿之地,除了當朝正統皇帝,他倒是有資格誰都不鳥。

只不過,他也知道,太子一日不立,朝堂和地方就一日不寧。

要知道,當下這個時候,大明帝國正處在勢頭極其旺盛的上升期,就因為太子未立這麼個事兒,上上下下諸多臣子,有一多半的心思,已經不再專注於他們手頭上的那些事了。

對此,于謙也能理解。

畢竟,幹得再好,也不如站隊站得好。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這般淡然。

正因如此,相較於順天府內每日處理不完的雜七雜八的事兒,真正令于謙最為心累的,還是立儲一事。

在他看來,只要太子一立,有著正統聖君的栽培和維護,不管是大皇子還是嫡皇子,不出十年的功夫,便可繼承大明帝國的偉業。

就算不能在現有的基礎上踵事增華吧,照目前四方蠻夷俱是臣服於大明帝國這麼個實際情況來看,能安分守己做個守成之君,也是蠻不錯的,應該也不難。

只不過,令于謙感到特別困惑的就是,為何正統聖君至今都遲遲不立太子。

說實在的,當朝天子有意誰當太子,包括于謙在內,有不少大臣還是能夠猜出一點來的。

畢竟,皇后錢氏自打嫁入大明皇室以後,整整九年都無所出。改立皇后的奏疏,早就有不怕死的臣子,上疏進言過此事。

萬幸的是,皇帝留中不發的同時,並未處罰相關臣子。

時間一長,臣子們進臣子的言,以盡為人臣子之道。皇帝那邊呢,就像沒看到這些奏疏似的,對此是充耳不聞。在改立皇后這件事上,君臣間的博弈倒算得上是比較和諧。

但誰都不曾想,經過了好事多磨的九年時間,於正統二十三年九月份傳出皇后錢氏懷上龍嗣的訊息。在正統二十四年七月初,誰都沒想到,皇后竟然一花結出兩個果子來,誕下了尤為罕見的龍鳳胎。

而時隔這麼多年,久久無所出的皇后錢氏,之所以能夠懷上龍胎誕下龍嗣,據說,正是當今精通外科手術的聖君,親自主持手術,在三名宮廷女醫士的輔助下,解決了皇后錢氏的不孕之症。

既然如此,再結合這麼多年以來,帝后的感情始終牢固如初,也就不難猜測出正統聖君,他究竟是有意哪位皇子來繼承大位。

只是,猜到歸猜到,只要太子一日未立,誰也不敢就此下了定論。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大皇子行完束髮禮之後,站在他身後的不少擁躉者,選擇這麼個節骨點,在較為難得的朝議上,正式提出立儲事宜,想要佔得一步先機。

哪曾想,曾經那個處罰懲戒任何臣子都給出具體緣由的正統聖君,這一次,竟是二話不說,無視滿朝文武的勸諫,直接杖斃了十六位鬧得最兇的上疏臣子。

僅此一舉,便使得全天下的臣子戰戰惶惶、如臨深淵,再不敢言及立儲一事。

第一百四十七章 立儲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