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提升大明國力的一件小事(第2/3頁)
章節報錯
焚書之後,此舉遭到了一些方士和儒生的誹謗。
對於完成華夏大地統一偉業的始皇帝而言,哪能任由這幫噴子瞎叨叨。
所以嘛,這些被召集於此圍觀的吃…看瓜儒生與方士們,見到冬天結瓜這極其罕見的一事,不明所以很是納悶的他們,胡逼逼啥的都有。
而後,不出意外的,被始皇帝隨便找了個由頭,全部就地掩埋坑殺。
也就是說,統一思想開啟愚民政策的“坑儒事件”,別管真正的理由是什麼,反正王迪能找到的明面上有記載的文獻資料,俱是表明此事僅僅只是因為冬季結出幾個反季甜瓜而已。
由此可見,依靠天然暖室或是人工暖室種植反季節蔬菜,早在一千七百年前的秦朝就已經有了。
可惜的是,在宋朝之前,要麼是臣子,要麼是當朝天子,對於食用反季節蔬菜這一事,他們是抱有反對意見的。
漢孝元皇帝時期有著“召父”之稱的著名廉臣,召信臣,曾上書言及:“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信臣以為此皆不時之物,有傷於人,不宜以奉供養,乃它非法食物,悉奏罷,省費歲數千萬。”
蘊火,是一種不起火焰,可以為室內增溫,極利於蔬菜生長的燃燒方式。
本意是為了勸諫皇室不要太奢侈的召信臣,上書稱反季節蔬菜是“非法食物”,是不能吃的!
雖然他的勸諫沒有徹底制止皇室的鋪張浪費,但耗費頗豐的暖室,在兩漢時期,終歸也只能為極少數人服務。
到了唐朝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時期,滿心歡喜的他,親率十萬精兵,在大將李世勣、李道宗還有長孫無忌的陪同下親征高句麗。
安市城之戰落幕,代表著東征高句麗的失敗。班師回程期間途經易州時,當地司馬陳元壽,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終於讓當地老百姓利用地窖燃燒溫火,成功在隆冬時節種出來新鮮的蔬菜。
結果倒好,待到陳元壽將這些罕見的反季蔬菜進貢給皇帝以後,沒升職加薪且不說,竟被心氣不順的李世民,安了個擾民之罪,就地罷免了官職。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王迪知曉,這應該是古代較為全面普及暖室的一次良機。
可惜啊,碰到了不識貨的李世民。
一直到了較為重視格物且商品經濟達到巔峰時期的宋朝,依靠暖室種植反季蔬菜花卉的這項技術,才算大範圍普及開來。
幾百年過去,暖室這頑意,在大明朝已算是相當普遍了。
甚至是說,北方地區一些小農小戶家裡,每到隆冬時節,在室內築炕燒火取暖的同時,順帶著以無土栽培的方式整出點豆芽菜,自己食用的同時,還能售掉一部分用以補貼家用,爭取過個好年。
當然了,對於豪門大戶人家而言,就更不缺這頑意了。夏有冰窖,冬有暖室,這是必須要配置的建築。
如若沒有,如若不是比較摳門的晉商,那隻能說明一件事……
這一家,是驢糞蛋子表面光,徒有其表罷了。
總而言之,可以種植反季蔬菜的暖室,從一千七百年前的秦朝到現如今的大明朝,這項技術發展至今,已經相當先進成熟了。
是以,才有了這次意外的孵化事件。
幾枚遺落在暖室稻草中的雞蛋,在沒有母雞抱窩的情況下,成功孵化出四隻小雞來。
聽聞這事以後,王迪想到了更多。
小雞孵化技術,雖說他學的不是獸醫專業,但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點,也就是透過燈光來辨別雞蛋是否為受精卵這一簡單辦法,對此,他還是門清的。
有了暖室,再加上快速辨別之法,大規模孵化小雞,對於不缺煤炭資源的順天府而言,應該不算多麼困難。
試驗上幾次,找出最適宜的溫度,也許待到來年開春之際,便可向漫山遍野撒上一大批雞崽子。
之所以如此慷慨大度,首先,是雞蛋價格一點都不貴。至少在王迪看來,是一點都不貴。
現如今市面上一枚雞蛋的賣價,不過三文錢而已。